第(2/3)页 只不过徐继伟那些人,家里妻儿老小的不少,做跑商着实不是长久之计。 徐继伟闻言,却是摇摇头,“唉,骆娘子你也看到了,我们那里有一群人……若是不做跑商,怕是很难养活那一大家子啊。” 原来,徐继伟他们的家人,远远不止那个宅子里看到的那些人。 他们那个大家庭,加起来有百余口。 这百余口人都不是亲戚关系,而是从一个地方,一场水难中幸存下来的一些人。 这些人力,青壮年只有二三十人。而老弱妇孺渠道占据了多数。 这些青壮年几天负责养那些老弱妇孺,只是二三十个人养那么多人,仅靠做苦力是不可能的,若只是做苦力,大家都只能饿肚子。 眼看着大家都快没饭吃了,二三十个人便一合计,开始了跑商的生意。 一开始大家只有一个破骡车,其他的全靠脚力,走的地方也不太远,卖的东西价格也不是太好,却总的来说,比起做苦力要好多了。 攒了半年,大家才能买了一辆马车,能走更远的距离,倒卖更好的货物。 如今十年过去了,他们从一辆马车变成了一个车队,人数还是那么多,只不过一些孩子长大了,也加入了他们的车队,所以他们的车队才变得越发壮观起来,加上又有新的生命出生,如今,他们的大家庭已然有了一百五十多人了。 十年过去了,大家早已经不用为温饱担心,也早已习惯了跑商的生活。 也不是没有想过安稳下来开铺子做生意,事实上,早在五年前,他们就分出了几个人开铺子做生意,只是开铺子的成本高,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很难在各家店铺里脱颖而出。 尤其,南方的商铺众多,卖的东西也五花八门的,他们的铺子很快就亏了。 虽然,他们跑商的时候也会带一些货物回去在铺子里卖,可是,开铺子的钱还是血亏的,后来大家就老老实实的做起了跑商的生意了。 每次他们得到的货物,也直接卖给当地的大商人,你省得打理那些铺面。 骆小冰听了徐继伟的话后,微微点头,然后道,“如果,我让你帮忙在南方经营一家梅香阁呢?” 说这些话的时候,骆小冰紧盯着徐继伟。 且不说她如今知道了徐继伟因为道义养了一些不相关的人,就是她不知这件事,就之前徐继伟能在孩子出世后,第一反应是问夫人情况,而不是去看孩子这点,也能知道这人是个有情有义的。 徐继伟闻言先是一愣,随即沉思片刻,才道,“谢谢骆娘子好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