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 太原古称晋阳,别称并州,也称龙城。 不过,此时的太原城已经不是晋阳古城——晋阳古城早在宋太平兴国四年,就被赵匡义下令烧了,据说是因为晋阳古城具有龙脉。 晋阳古有唐国之称,唐朝实发祥于此,李渊父子定都长安后,便以“唐”为国号,并封晋阳为北都、北京,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并称为“三都”、“三京”。 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后晋、后汉、北汉,或发迹于晋阳,或以此为国都。 晋阳因此名声显赫于天下,民间纷纷传说这是一座“龙城”。 因此,赵匡义在灭掉北汉之后就下令将晋阳古城焚毁了。 三年后,出于防御契丹的需要,赵匡义又命潘美在晋阳故城东北三十里汾河对岸的唐明镇,修建新城池即太原城,但规模和形制比晋阳古城要小很多。 童贯率宣抚司撤离了太原之后,河东路安抚使兼知太原府张孝纯与副都总管、河东宣抚司都统制、胜捷军总管王禀,一边组织城内军民准备迎战、一边派人出城联络附近诸州郡请他们出兵增援太原。 十天后,完颜宗翰率西路金军突破石岭关,迅速抵达太原城下。 自进入宋国境内以来,西路金军从没遇到过宋军的有效抵抗。 但在太原城下,西路金军遭到了宋军的顽强阻击。 首先前来增援太原的是河东名将孙翊。 金军入侵之初,孙翊带兵出去跟金军决战的时候,汉儿打门投降。 孙翊迫不得已只能辗转带领手下大军来到了太原。 孙翊来到太原城下时,西路金军已经将太原城围上了。 张孝纯站在城楼上向孙翊喊话说:“敌已在近,不敢开门,观察可尽忠报国!” 孙翊回答说:“但恨兵少力乏!”,然后就带领两千将士杀入金军当中。 孙翊手下的军队虽然不足两千,但士气很旺盛,作战也很勇猛。 完颜宗翰登高观察战场形势,见孙翊军勇猛难当,遂决定用计取胜。 完颜宗翰下令驱朔州百姓到太原城下,以示孙翊军。 孙翊麾下多朔人,看到亲人被金军押上了战场,军心顿时大乱,接着便发生了军变。 当时,孙翊正与金人激烈交战,忽被叛徒从背后所害。 可惜一代名将,就这样惨死在了叛军的刀下! 孙翊所率之兵,皆尽为金人所杀。 前来太原增援的还有陕西军队,也就是大宋最精锐的西军——主要有府州知州折可求、鄜延路守将刘光世,另外还有职并军马使韩权、晋宁知县罗称等等。 其中折可求与刘光世是主力,分别率领两万多人马,共计,宋军大约有四万多援兵。 折可求是西北名将折克行之子,在与西夏的多年战争中,折克行爱护士兵,多次出奇制胜,战功甚多,所部被宋人尊称为“折家兵”。 从唐初至北宋末年,数百年间,折氏家族独据府州,控扼西北,中国赖之。 杨家将佘太君的娘家,其实就是这个折家。 宋朝河东路有三个州即府州、麟州、丰州,是民族杂居之地,其中以党项族为主。 从赵匡胤时开始,宋朝便对该地区实行特殊政策,也就是因俗为治,任用当地土豪或少数民族酋领为知州或蕃官,加以羁縻,使其互相牵制,从而巩固边防安定秩序。 后来,夏州李继迁反宋,其子李元昊建立夏国脱离了大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