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童贯比高俅早一步到泗州,所以赵佶被童贯抢到手,保护了起来。 童贯诈传赵佶命令,令高俅守御浮桥,不得南来。 高俅对这道命令很怀疑,执意要面见赵佶。 可童贯就是拦着不让高俅见。 东路金军已于正月初七兵临汴梁城下,并开始猛烈攻城。 赵佶闻讯,赶紧动身离开泗州,并往扬州。 这时,高俅拒不执行童贯的命令,带领禁卫军也要跟随赵佶南下。 童贯大怒,遂令胜捷军射杀禁卫军。 禁卫军军士不少因此中箭身亡,还有一百多人从桥上掉到河中淹死。 胜捷军是西军强军,童贯的亲兵,更是其中的精锐,禁卫军哪里是其对手? 打不过童贯,高俅只好下令禁卫军停止前进。 高俅父子兄弟都站在路旁等候,希望能再见上赵佶一面。 不久,赵佶乘坐肩舆而来。 赵佶、高俅见面之后,君臣相顾泣下。 赵佶想说些甚么,可或许是因为蔡攸、宇文粹中、童贯等大臣陪伴在侧的缘故,赵佶最终一语没发。 路上之人见此情形,莫不扼腕流涕。 高俅于是留守泗州,控扼淮津,以防金军前来追击。 赵佶到达扬州后,仍感觉不太安全,执意要渡江南下。 当地父老力谏车驾不可渡江。 但赵佶不听。 正月十五上元节这天,赵佶乘船渡过长江,到达南岸镇江。 郑皇后此时已经追至扬州,但她并未跟随赵佶过江,最后留居在了扬州。 追随赵佶南而来的那些王子帝姬们,此时四散在沿路州县。 镇江是赵佶此行的目的地。 绍圣三年,赵佶以平江、镇江军节度使身份被宋哲宗封为端王,那年他才十四岁。 政和三年,赵佶将镇江由州升格为府,这是两浙地区最早由州升格为府的城池。 这说明,镇江在赵佶心中地位是比较高的。 关键是,镇江北有长江天险,可以阻挡金军南下。 而且,镇江的政治局势对赵佶也比较有利——镇江知府蔡翛是蔡攸的弟弟,江淮荆浙等路制置发运使宋焕是蔡攸的妻弟,而蔡攸是赵佶最信任的人。 所以,只有来到镇江,赵佶才有些安全感。 至此,赵佶便在镇江住了下来……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