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可御前会议已经结束,誓书也已经出城,赵桓全盘答应了金人所求。 李纲徒叹,无可奈何! 赵构与张邦昌在赵桓的催促下,也动身前往金营做人质。 李邺和右武大夫高世则,分别担任计议使副,携带着朝廷和议誓书,一同前去金营,继续进行和谈。 赵构很有天赋,悟性也很高,另外无论是学文还是习武,他都很努力,如今,他已饱读诗书,善于骑马射箭,能挽弓至一石五斗,可谓是文武双全。 曾有人夸赞这时的赵构“英明神武,有艺祖之风”。 从这时的赵构敢于自挑重担入金营为质来看,此言并不虚。 赵构在临行前入宫向赵桓密奏说:“朝廷若有便宜,无以一亲王为念。” 此话虽然说得很轻,分量却很重,足以看出此时的赵构不愧一少年英雄。 张邦昌临行前也曾入宫密奏赵桓,他请求赵桓御批,保证不改变割地议和之方案,以保证人质安全。 可赵桓没同意。 刚一出城,张邦昌就开始悲愁垂涕——他担心这是一条不归路,害怕从此一去而不回。 看到张邦昌失魂落魄的样子,赵构慷慨豪爽地说:“去做人质,是为国解忧分难,此男子事,相公不可如此!” 听了这话,张邦昌感到有些惭愧,于是停止落泪。 直到夜幕降临,赵构和张邦昌才到达金营。 这时,金军骑兵交相奔驰,往来不断——完颜宗望故意制造出一种很紧张的战争气氛。 张邦昌吓得胆战心惊,而赵构则毫不畏惧,意气闲暇宛如平日……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