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很显然,此时无论是市民、军人,还是太学生,人们的情绪都已经失控,已变得越来越疯狂,有些人甚至丧失了理性,有些人则是趁机作乱。 一场爱国学潮,就这样逐渐演变成一场大宋历史上非常罕见的血腥暴乱。 见形势如此,赵桓赶紧给李纲复了职,并宣李纲赶紧进见。 李纲见到赵桓之后,连忙哭着请死。 赵桓也委屈的哭了,随即下旨,恢复李纲尚书右丞职务,并兼任京西四壁守奭使,将蔡懋免职。 李纲极力推辞,赵桓不许,令李纲马上前去东华门至右掖门一带安抚军民。 李纲领旨前去。 人们一见到李纲,皆呼叫道:“右丞且与百姓为主!” 李纲回答说:“纲已在此,即登城矣。百姓不足忧,促归照管老小。” 众人见李纲的确已恢复职务,于是稍微散去了一些。 可仍然有一些人不肯散去,他们喊着要见到种师道才肯退走。 李纲赶紧回去禀报赵桓。 赵桓于是又派人去城外西军中督促种师道,让他立刻入城弹压。 不久,种师道乘车而来。 众人上去打开车帘子一看,果然是种师道,遂大声喊道:“果我公也!” 人们才慢慢退去。 李邦彦见赵桓恢复了李纲和种师道的职务,大感不妙,遂向赵桓请辞,想以此试探一下赵桓的态度。 赵桓不批准李邦彦致仕,只同意免去其宰相职务,让他担任观文殿大学士、太一宫使。 赵桓心想,“现在迫于社会压力,不得不重新启用李纲,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政策又回到主战的轨道上去,未来没准还要议和,所以李邦彦等人还有用。” 对此,尽管赵桓没有明说,可李邦彦已经心领神会了。 李纲复职后不久,便登临城墙,巡查防务,慰问官兵,鼓舞士气。 李纲下的军令,与蔡懋恰好相反。 蔡懋曾号令将士:“金人近城,不得攻击。” 有些士兵不服号令,发现金人靠近便点火开炮,并发射床子弩。 结果这些士兵皆获杖刑,被打得皮开肉绽。 宋军将士们对此很愤怒。 李纲则明确宣布:“见到敌人来了,就攻击,击中者赏。” 宋军将士们闻讯,无不欢欣鼓舞。 几日后,宋军将士向城外猛烈发射没良心炮,痛击聚集在咸丰门外的金人。 金人皆惊呼而退,转眼间便遁无一人。 金军来到东京城外已经一个月了,尽管没有破城,但割地赔款的战争目的已经达到。 在得到赵桓割让三镇的诏书以及肃王来军中做人质之后,完颜宗望决定引兵北去。 虽然宋国尚有大量金帛还未缴清,但完颜宗望认为不能再等下去了。 因为根据探报,主战的李纲和种师道已经复职,宋军仍有不少勤王之兵正往京城赶来,而他们只有不到四万人马,且粮食已经快耗尽。 完颜宗望觉得,再这样继续对峙下去,他们可能就走不了了。 很快,完颜宗望就派遣邠门使韩光裔入宫辞别,并代他向赵桓致朝辞之礼。 见金人要撤军,赵桓心中大喜,当即特派开封府少尹王时雍等人,携带茶果、龙脑、酒药等许多礼物,赶赴金营赐宴。 东路金军很快便开始从汴梁城外正式退兵。 种师道得知,入宫向宋钦宗建议说:“贼归必不设备,请邀诸河,候其半渡可以击之,三战可使无噍类,若纵之去,他日祸不可测。” 正巧,李梲等主和派大臣都在赵桓身边。 他们全劝赵桓不能追击,否则会前功尽弃。 赵桓更信李梲等人之言,于是下命不许追击。 作为一个富有实战经验的老军事家,种师道敏锐地意识到,若丧失这一重挫金军主力的大好机会,将后患无穷。 种师道心急如焚,屡劝赵桓不听,加上他本来身体就不太好,导致心火上攻,进而一下子就病倒了。 劝赵桓截击金军的不只种师道,还有张叔夜。 张叔夜也上凑章说愿率大军截击金军。 可赵桓理都没理张叔夜。 结果,金军就这么大摇大摆的带着无数珍宝和他们掠夺的妇人离开了大宋。 金军退兵,意味着历时一个多月的第一次东京保卫战终于结束。 有人认为,在李纲的领导下,北宋最终赢得了这场保卫战的胜利。 其实,这场保卫战在军事上并没分出胜败,金军两次攻城失败,宋军一次劫营也失败。 按照战况来说,双方应该算是打和。 不过—— 如果按照战果来说。 金人得了宋国的大量金银宝物,又掳走了不少宋人妇女,而自身却仅仅折损了数千兵马,关键是让宋人闻风丧胆。 可谓大获全胜。 所以,此役,金人不胜而胜,宋人不败而败…… …… …… PS:大鸟尽力了,将极为曲折的金人第一次南下缩在两章结束。 下章大鸟会写回主角。 祝大家新年快乐!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