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赵桓很高兴吴革能主动请缨,当即下诏,令吴革以武功大夫、阁门宣赞舍人身份,持节前往陕西调兵,让他到达陕西后,同陕西诸帅臣讲清楚京城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请他们赶快率军入京勤王。 吴革当天就离开了汴梁城,然后直奔西南而去…… 陕西毕竟距离京师太远,而远水不解近渴。 因此,赵桓更多的将希望寄托于距离京师较近的四道总管。 其实,赵桓早已给四道总管下令,让他们立即率兵勤王。 可是,截止到目前为止,赵桓君臣只得知西道总管王襄已经往南逃去,其它三道总管都没有消息。 当初,赵桓设置四道总管的目的就是保卫京师安全。 然而关键时刻,却没有一道总管能领兵入卫。 一念及此,赵桓便很是伤心。 没几日,金军的游骑便出现在汴梁城下。 战争气氛随即笼罩在京城上空和人们心头,朝廷上下全都开始紧张起来。 为加强领导,赵桓对朝廷执政班子又做了调整,任命:御史中丞曹辅为签书枢密事,陈过庭为中书侍郎,冯澥为尚书左丞,孙傅为尚书右丞。 同时,赵桓对守城指挥机构也做了调整,设置京城守御使及以下属官职,任命:尚书右丞孙傅为守御使,殿前指挥使王宗濋为守御副使,郭仲旬、卢益为提举守御司干办公事。 唐恪率领新执政班子登城视察一圈之后,向赵桓建议,必须增强城防领导力量。 于是,赵桓又下令,对每一城壁再增置提举官一员——东壁为辛康宗,南壁为高材,西壁为张撝,北壁为刘衍。 任命:刘延庆提举四壁,刘鞈副之。 对每一城壁,又安排一名宗室担任同提举; 对每一城门,又安排一名宗室负责城门启闭。 如果汴梁城内的人,能够万众一心团结一致守卫汴梁城,以汴梁城之坚,以汴梁城所拥有的充足物资,以汴梁城所拥有的七万大军,以汴梁城所拥有的两百多万民众,还是有很大希望守住汴梁城的。 可惜—— 汴梁城中的人根本做不到万众一心团结一致! 东壁守城士兵见金军游骑在城下活动,便放箭射击。 后来,辛康宗觉得金兵离城已远,遂令士兵不得发箭——辛康宗担心箭矢被金军拾去,反被金军所用。 有一个军士不听辛康宗的命令,竟无故向空中射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