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谁说成功无捷径-《微表情心理学》
第(2/3)页
那位亲切和蔼的木匠父亲最后听从了我的建议,而那个孩子也不负所望,以优异的成绩从医学院毕业,现在是一名杰出的医生。
我会建议让这个孩子去学外科手术,就是运用了本书的关键知识——抓住上帝留在他身上的“线索”。没错,透过这些细微的“线索”,我看到了他身上散发着一种比单纯的机械天才更宝贵的东西。
或许对很多读者而言,这样讲有点儿抽象。具体说来,就是一个人的外貌、声音、举止,与一个人的内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事演艺事业期间,我每天都要接触各色各样的人(当然,现在更是如此),我的兴趣之一就是通过观察一个人的外在表现来推断其性格特点、职业类型、家庭状况、即时心情、是否在说谎,等等。我发现,对方越有学识、越有成就、越有地位,和他们交流就越有意思,因为他们和我一样,随时都在捕捉那些细微的表情,如果我不能先发制人,就有被人识破的危险——你知道,就算我阅人无数,也无法做到完全控制自己的细微表情。
表情——静态的表情(如体型、肤色、骨骼等)和动态的表情(面部表情、声音、手脚的动作等)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包含的信息量庞大而复杂,但其实操作起来很简单,而且行之有效。在接下来的各章中,我会将这个看似复杂的体系具体化,让你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这门“技术”,走上通往成功和幸福的捷径。
找对自己的路
一个人,无论他多么睿智、多么谦卑、多么使人觉得可望而不可即,在别人眼中,一定有自以为是的时候。最显而易见的例子是,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以自己的思维、立场去衡量另一个人的思想或行为。于是就出现了诸如此类的疑惑:为什么他要这么做?他究竟在想什么?或者诸如此类的牢骚:他简直就是奇葩!我真是受不了他了!
我的工作就是帮助人们解答这些疑惑,抚平这些牢骚。
半年前,一位先生来找我。他说他有一家百货商店。他希望儿子汤姆能接班,于是就把儿子送去学习商业管理。但汤姆只对服装设计感兴趣,对各种布料爱不释手,还画了很多设计图。当汤姆把自己想去夜校学习服装设计的想法说出来时,那位先生怒火中烧。他无法理解儿子为什么放着现成的百货商店不要,非去学没出息的服装设计!
年轻的汤姆遗传了父亲的固执,他坚持一边在百货商店工作,一边去读夜校。
“巴尔肯先生,你一定能理解我的苦心,我对他寄予厚望。这三年,他白天在商店工作,晚上坚持去上那个夜校。他现在居然跟我说,他已经找到了另外一份工作,是在一个什么丝织厂做设计师……哦,天哪!我真的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什么!”
我给他倒了杯水,问道:“那么你今天来,是希望我告诉你他在想什么?”
“是的。你也知道,现在经济不景气,我需要他的帮助。这孩子很能干,可是我劝不动他。所以,巴尔肯先生,只能请你帮忙,看看这孩子究竟适合做什么。我担心他只是陷在自己的想象里,浪费了大好时光。”说着,他把汤姆的几张照片递给我,“我知道,你看人一向很准”。
从照片上看,汤姆是个十分俊俏的青年。他的皮肤不错,发达的肌肉包着骨骼,看起来充满创造力;他的前额平坦,脑门高而宽,鼻子挺直而稍尖,很有艺术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