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保持快乐的秘诀-《人性的弱点精编版》
第(2/3)页
这故事早在1918年。那时候,在琼斯生活的密西西比州流传着一些谣言,人们深信德军会策动黑人叛变,而琼斯被指控参与叛乱的策划。
一群白人青年听到琼斯在教堂里说:“生命是一场战斗,而我们黑人应该拿起武器,为争取生存和成功而战。”于是被恐惧蒙蔽了判断力的他们冲进教堂,把绳索套上琼斯的脖子,并把他拖了一英里远。他们把他推上绞刑台,点燃木柴,准备在把他绞死的同时也把他烧死。这时候,有人叫琼斯说话;于是他开始说话了。虽然绞索正环绕在他的脖子上,可是他并没有求饶,而是开始讲述自己的人生和理想。在脖子上还套着绞索脚下即将升起火焰的时候,他谈自己的前半段人生自己的个性追求他1907年毕业的爱达荷大学他所拥有的音乐才华以及他自己所仰慕的人布克华盛顿。琼斯向他们讲述自己如何仰慕这位伟人,也正是如此他才拒绝了各种待遇丰厚的职业而选择来教育自己贫困的黑人兄弟。他诉说自己的奋斗,自己所获得的帮助……他没有为自己求一句情,他只是在为自己的事业求情。
他叙述自己在密西西比州偏僻之处如何开办学校,就在那野外的树林里,他用自己手表典当得来的1.65美元开始了自己的梦想;他训练那些失学的孩子,想使他们成为有用的农人工人厨师以及管家。同时他也讲述着在他奋斗过程中帮助过他的那些人一些慷慨的白人向他赠送土地木材家畜以及金钱,并协助他完成教育工作。
人们都感动了,在这一席丝毫没有为自己求情的讲话之中。一位老人开始为他说话:“我相信这年轻人。至于他所说的几个人我也都认识。我想我们错了,他是在做好事。我们并不应该杀死他,我们应该帮助他。”他摘下自己的帽子开始在人群之中为琼斯募捐。在这群刚才还狂暴地想要吊死他的人群之中,琼斯募捐到了52美元。事后,琼斯平静地说,他并不恨那些想要绞死烧死他的人,因为“我没空争吵,也没空反悔。没有人能够强迫我恨他们。”
长远而论,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能将这个道理铭记的人,就可以不对他人发怒愤懑诽谤责难攻击以及怨恨。
这是19世纪之前艾比克泰德所说的,他还曾经指出,我们收成的就是我们所栽种的,正如中国的俗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总无法逃脱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价。
林肯是一位从不用自己的好恶去判断他人的人。他委任相当高的职位给那些曾经羞辱过自己的人麦克兰施瓦德以及蔡斯。就像赫登在自已的著作《林肯传》中所说的那样,林肯“总是认为自己的敌人像任何人一样能干。如果得罪他的人适合于这个职位,林肯定会毫不犹豫地请他求担任这一职位,就像他是自己的朋友一样……在他任职期间,我相信他从来没有因为个人的反感或者是不同的立场来撤换掉任何一个人。”不仅如此,林肯还相信:“没有人应该因为他的行为受到赞扬或者责难,因为每一个人都受到教育的条件以及环境的影响,我们所形成的习惯与特征造就了我们的目前以及未来。”
林肯是对的,去想像吧!如果你和你的敌人接受着同样的教育,生活在同样的背景之下,并有着同样的心理构成,你会做出和他们不同的事情吗?正如印第安人的祈祷词所说的,在穿上别人的鹿皮靴子行走两星期之前,不要去轻易判断和批评他人;因此,与其去憎恨我们的敌人,倒不如去怜悯他们,并自我庆幸自己没有被安排于那样的人生环境以及经历。与其去苦心思索如何报复我们的敌人,不如送给他们理解和支持。
我至今还能记得小时候,我们住在密苏里。我的父亲,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每晚睡前都会祈祷。直到今天我还似乎能够听到他所习惯使用的祈祷词“爱你的敌人,祝福那些诅咒你的人,善待仇恨你的人,并为迫害你的人祈祷。”
这段话给了我父亲一生内心的平安,这个世界上许多有权有势的人都无缘享受的平安。所以,放弃对敌人的报复心,才能获得内心的平安快乐。
知足让你更快乐
成功金言:
知足是一种智慧,常乐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在人生的漫漫长途中怀着一颗知足感恩的心,享受成绩,享受成功,感受快乐。
知足就是对已经得到的生活或者愿望感到满足。知足常乐就是客观地认识和准确地判断已经实现的目标和愿望,并充分肯定目前的状态,从而始终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态。知足常乐要求我们要有适可而止的精神,它并不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固步自封,而是对现有收获的充分珍惜,对目前成果的充分享受,也是对现有潜力的充分发掘,为今后的创新和进步提供平台。
心理学家曾对一些美国乐透奖的得主做研究。按理说,这些人一夕之间得到千万的美金,应该会乐透了,而且从此可以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然而,结果却发现,这些幸运者在刚得到奖金的时候,的确非常快乐。但是几个月后,快乐的情绪就逐渐消退下来,到后来几乎和一般人一样。换句话说,他们虽然比别人更有钱,但却没有比一般人更快乐。
那么,到底怎样才会使人快乐呢?
本杰明富兰克林在他的《自传》中写道:“人生的幸福,与其靠偶然撞上一次大运气,还不如每天都有小运气。”
的确,小小的快乐往往比轰轰烈烈的享乐有更多的幸福感。伊利诺大学研究指出,轰轰烈烈的快乐往往会阻断了长期的满足。那些只有小小快乐的人,才能拥有持续的幸福感。
正如一位教授所说:“真正的幸福在于快乐的次数与时间,而不是强度。”
我们对生命即使有无限的企图,也必须落实在有限的成就上,哪怕是今夜静谧地读了一篇好文章,做了一件“小小如意的事”,我们都应该为此而感到踏实。
一位经理说:“我最大的快乐是从喧哗的宴会回来,可以泡个热水澡。”
有人因吃到一盘充满童年回忆的萝卜炒蛋而心满意足;有人则因早上搭公车,结果一上车就有位子可坐而高兴;有人为能在天明时静观破晓,夜晚月下小酌而倍感愉悦;有人为穿着很美的一件衣裳,或丈夫送的一束花而雀跃不已。
我们必须学着去品尝小小的满足。看一本好书在洒满月光的阳台上啜一口好茶或聆听一首小夜曲,都是单纯的乐趣。
对有的人来说,在书店里看看书,或是一个人沉思冥想,都是单纯的快乐。也有的人喜欢与小孩嬉戏,偶尔与老友相聚,这些简单的事都能让其快乐。
如果人人都能经常为一个小小的幸运而心存感激;为一份小小的友情,真诚地感动;为一个小小的礼物,欢呼不已;为一份小小的关心,充满怀念;那么一个人真的不需要很大的财富或智慧,就会很快乐。
事实上,我们早已拥有让生活快乐起来的一切元素,缺少的只是予以欣赏品味的意识。
人生是否快乐,关键看你是否知足。那些总认为别人的东西都是好的人,是永远没也找不到快乐的。一个人在生活中能不过分注意缺憾,要知道知道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心情就会快乐无比。否则,总以抱怨之心,何处不是阴云淫雨,烦恼不尽。
一位很有名气的心理学教师,一天给学生上课时拿出一只十分精美的咖啡杯,当学生们正在赞美这只杯子的独特造型时,教师故意装出失手的样子,咖啡杯掉在水泥地上立刻成了碎片,这时学生中不断发出了惋惜声。
这时候教师指着咖啡杯的碎片说:“你们一定对这只杯子感到惋惜,可是这种惋惜也无法使咖啡杯再恢复原形。今后在你们生活中如果发生了无可挽回的事情时,请记住这破碎的咖啡杯。”
这是一堂很成功的素质教育课,学生们通过摔碎的咖啡杯懂得了,人在无法改变失败和不幸的厄运时,要学会接受它,适应它。如果我们不接受命运的安排,也不能改变事实分毫,我们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人生最大的苦恼,不在于自己拥有的太少,而在于自己向往的太多。向往本身不是坏事,但向往的太多,而自己的能力又不能达到,就会构成长久的失望与不满。
知足是一种智慧,常乐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在人生的漫漫长途中怀着一颗知足感恩的心,享受成绩,享受成功,感受快乐。
脸上时刻保持微笑
成功金言:
人们都想知道要如何寻求快乐,这里有一条途径,或许可以把你带去快乐的境界。那就是让自己知道,快乐是出自自己内在的心情,不需要向外界寻求的。
最近我在纽约参加一次宴会,其中有位客人,她是刚获得一笔遗产的妇人。她似乎急于使人们对她留下一个愉快的印象,她花了很多钱买了貂皮外衣钻石和珍珠,可是她就没有注意到自己脸上的表情。她那副脸色神情,显得那么刻薄自私。那是她不明白男士们所赏心悦目的,是女士们表情中所表现出的那份气质神态,而不是她那付雍容华贵的打扮。
司华伯曾经告诉过我,他的微笑,有一百万元的价值。他所暗示的,或许就是这个真理。司华伯有他今日的成就,那是该归功于他的人格,他的魅力,和他那种特殊的能力。而在他的人格中,最可爱的因素,就是他令人倾心的微笑。
有一次,我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去拜访雪弗立,说实在的,我很失望。他沉默寡言,跟我想象中完全不一样,直到他绽开一缕微笑的剎那间,整个气氛才完全变换过来,顿时开朗了起来。如果不是他那一缕微笑,恐怕雪弗立依旧在巴黎做他的木匠,继续他父兄的行业。
一个人的行动,比他所说的话,更有具体的表现,而人们脸上的微笑,就有这样的表示:“我喜欢你,你使我快乐,我非常高兴见到你!”
为什么人们那么喜欢狗?我相信也是同样的原因……你看它们那么的喜欢跟我们接近,当它们看到我们时,那股出于自然的高兴,所以人们也就喜欢了它们。
那“不诚意”的微笑又如何呢?微笑是从内心发出的,那种不诚意的微笑,是机械的敷衍的,也就是人们所说,那种“皮笑肉不笑”的笑容,那是不能欺骗谁的,也是我们所憎厌的。
纽约一家极具规模的百货公司里的一位人事室主任,跟我谈到这件事。他说他愿意雇用一个有她可爱的微笑,小学还没有毕业的女孩子,而不愿意雇用一个脸孔冷若冰霜的哲学博士。
美国一家很大的橡皮公司的董事长告诉我,依他的观察,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与否,完全在他对这项事业是否感到兴趣?而不是苦干钻研的去打开他成功的大门。他曾这样说:
“若干人,开始一桩事业的时候,怀着极大的希望和兴趣,所以能在早期获得部份的成就。当他们对这项工作,感到厌烦沉闷,失去了原有的兴趣时,他的事业也渐渐走向下坡,终至失败。”
如果你希望别人用一副高兴欢愉的神情来接待你,那么你自己先要用这样的神情去对别人。
我曾经向上千个商界人士建议,于每天的每一个时候,遇到人就展开一个轻松的微笑。这样经过一星期后,回来讲习班,说出所得到的心得效果如何!你先看这是纽约证券交易所,一位司丁哈丹先生写来的信,他的情况绝非特例,事实上,是常可见到的。
司丁哈丹的信上,这样写着:
我结婚有十八年了,这些年来,从我起床到离开家这段时间内,我太太很少看到我脸上的笑容,也很少说上几句话。
由于你叫我从微笑的经历所得的效果作一演讲,我就尝试了一个星期……第二天早晨我梳头的时候,从镜子里,看到自己那张绷得紧紧的脸孔,我就向自己说:“皮尔,你今天必需要把你那张,凝结得像石膏像的脸松开来,你要展出一副笑容来……就从现在开始。”坐下吃早餐的时候,我脸上有了一副轻松的笑意,我向我太太说:“亲爱的,你早!”
你曾告访过我,她一定会感到很惊奇,但你低估了她的反应。当时她迷惑楞住了。我可以想象到,那是出于她意想不到的高兴。这是我太太所希望获得的一件事;是的,两个多月来,我们家庭的生活,已完全改变过来了。
现在我去办公室,会对电梯员微微一笑的说:“你早!”去柜台换钱时,对里面的伙计,我脸上也带着笑容……我在交易所里时,对那些素昧平生从没有见过面的人,我的脸上也带着一缕笑容……
这样没有多久,发现每一个人见到我时,都向我投之一笑。对那些来向我道苦经的人,我以关心的和悦的态度听他们诉苦。而无形中把他们所认为苦恼的事,变得容易解决了。我发现微笑替我带来了财富,那是很多,很多的财富。
我和另外一个经纪人,合用一间办公室。他雇用了一个职员,是个可爱的年轻人,那年轻人渐渐地对我有了好感。我对我自己所得到的成就,感到得意而自傲,所以我对那年轻人,自然地提到“人际关系学”,这个新的哲学。那年轻人曾这样告诉我,他初来这间办公室时,认为我是一个凌厉可憎,脾气极坏的人,而最近一段时间来,他对我的观感,已彻底的改了过来。他说:你笑的时候,很有人情味!
我也改掉原有对人的批评,把斥责人家的话,换成赞赏和鼓励。我再也不会说我需要什么。而是尽量去接受别人的观点。眼前事实的演变,已改变了我原有的生活,现在我是一个跟过去完全不同的人了……一个比过去更快乐,更富有的人。
请你要记住这封信是一位饱经世故,聪明绝顶的股票经纪人所写的。他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以买卖证券谋生,如果没有更多专门学识,一百个人去尝试,可能会有九十九个人失败的。
你会觉得自己笑不出来?那怎么办?有两件事,不妨可以试一试!第一强迫你自己微笑,如果你单独一人的时候,吹吹口哨,唱唱歌,尽量让自己高兴起来,就好象你真的很快乐一样,那就能使你快乐。哈佛大学一位已故的贾姆士教授,他有下面的见解:
行动该是追随着一个人自己的感受……可是事实上,行动和感受,是并道而驰的。所以你需要快乐时,可以强迫自己快乐起来。
人们都想知道要如何寻求快乐,这里有一条途径,或许可以把你带去快乐的境界。那就是让自己知道,快乐是出自自己内在的心情,不需要向外界寻求的。
不管你拥有些什么你是谁你在什么地方或者你是做什么事,只要你想快乐,你就能快乐。眼前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两个人,他们有同样的地位,做同样的事,他们的收入也一样,可是其中一个轻松愉快,另外那个却是整天愁眉苦脸。这是什么原因?答案很简单,他们两个所怀的心情不一样。
莎士比亚曾有这样说过:“好与坏无从区别,那是由于每个人的想法使然。”
林肯有一次也这样说过:“大多数人所获得的快乐,跟他意念所想到的相差不多。”
他他说的不错。最近我找到了一个明确的印证:
我正走上纽约长岛车站的石阶梯时,看到有三四十个行动不便的残障孩子走在我前面,他们用拐杖很辛苦的一级一级走上石阶梯,有些还要有人抱着上去。可是他们的快乐欢笑,使我感到惊奇。
后来,我找到管理这些孩子们的老师,谈到这件事,他说:“是的,当一个小孩子,他体会出将要终身成为残废时,会感到难受而不安。可是这种难受不安过去后,他也只有听天由命,继续寻求他们的快乐,他们现在比一般正常的儿童还快乐。”
我真想对那些残废的孩子们致敬,他们给了我一个永远无法忘去的教训。
白格过去是棒球队里的三垒手,现在是美国一位最成功的保险商,你说他有一套成功的秘诀吗?是的,他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微笑是永远受人所欢迎的。当他进办公室前,总是在外面停留片刻,从回忆中找出一椿使他高兴的事来,让自己脸上发出一缕出自心底的微笑,然后才进去里面。
他相信虽然微笑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可是使他的保险业务,有了极大的成就。
我们再看看哈巴德这项神奇的建议,可是你别忘记,你必需真正去实行,不然,你只是看,那是没有用的。他的建议是这样的:
当你出去外面的时候,把下巴往里收,抬头挺胸,使你胸部充满了新鲜的空气。遇到朋友时,跟他握手,必需要把你心神灌注在你手掌中。别怕误会,别想不愉快的事,不要让你的仇敌侵人你意识中,跟朋友就这样握手。
要在你心目中,确定你喜欢做的是什么,然后方向不变勇往直前的去做。当你精神集中在你喜欢做的事业上时,在往后的岁月之中,你会发现你所渴望的机会,都给你掌握住了。
你要时时把自己想象作怀有才干,待人诚恳,有益于社会的一个有用的人。你有了这种想法后,会时时刻刻的改变你自己,使你的人格渐渐变成这种典型。你必需知道,一个人的思维力,能形成一股极大的力量。
保持一种正确的心理状态勇敢诚实,和乐观。正确的思想,能启发创造力。所以有很多的事情,都是由理想欲望而来的。凡你真诚的祈求,都会获得完全的应验。我们想要获得什么成就,只要把这种意念孕育在我们心里,我们就会有这样的收获!放松你凝重的脸色,抬起头,我们就是明天的主宰。
古代的中国人充满着智能,他们有一句格言,你应剪下来,贴在你帽子里。那句格言是:“人们如果脸上没有带着笑容,千万别开店”。
不为金钱而烦恼
成功金言:
如果我们不可能改善我们的经济状况,也许我们可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
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同的财务烦恼,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并不是解决所有人的财务问题,如果我有这个能力的话,现在就将安坐在白宫内,坐在总统身旁帮他出谋划策。但我可以尽我所能为大家提供一些解决财务烦恼的方法:我可以引述各方面专家权威的看法,并提出一些十分可行的建议,指出你可以从哪本书里获得对你有帮助的指导,希望这些可以帮助你对付生活中的财务烦恼。
根据《妇女家庭》月刊所作的一项调查表明,我们70%的烦恼都跟钱有关。盖洛普民意测验协会主席盖洛普乔治说,从他所作的研究中显示,大部分人都相信,只要他们的收入增加10%,就不会再有任何财政的困难。在很多例子中确实如此,但并不尽然。我在撰写本章时,曾向预算专家爱茜史塔普里顿夫人请教。她曾担任财政顾问多年,她曾以个人指导员身份,帮助那些被金钱烦恼拖累的人。她帮助过各种收入的人,从一年赚不到1000美元的行李员,至年薪10万美元的公司经理。她如此对我说:“对大多数人来说,赚一点钱并不能解决他们的财政烦恼。”事实上,我经常看到,收入增加之后,并没有什么帮助,只是徒然增加开支增加头痛。“使多数人感觉烦恼的,”她说,“并不是他们没有足够的钱,而是不知道如何支配手中已有的钱!”你对最后那句话表示不屑一听,是吗?好吧,在你再度表示轻蔑之前,请记住,爱茜史塔普里顿夫人并没有说“所有的人”。她说“大多数人”。她并不是指你而言。她指的是你的姊妹和表兄弟,他们的人数可多了。
有许多读者可能会说:“我希望作者来试试看:拿我的月薪,付我的账款,维持我应有的开支。只要他来试一试,我保证他会知道我的困难,不再说大话。”说得不错,我也有过我的财政困难:我曾在密苏里的玉米田和谷仓做过每天10小时的劳力工作。我辛勤工作,直至腰酸背痛。我当时所做的那些苦工,并不是1小时1美金的工资,也不是0.5美金,也不是10美分钱;我那时所拿的是每小时5美分钱,每天工作10小时。
我知道一连20年住在一间没有浴室没有自来水的房子里是什么滋味。我知道睡在一间零下15度的卧室中,是什么滋味。我知道从数里远,以节省0。1美金,以及鞋底穿洞裤上打补丁的滋味。我也尝到在餐厅里尽点最便宜的菜,以及把裤子压在床垫下的滋味因为我没钱将它们交给洗衣店。
然而,在那段时间里,我仍设法从收人中省下几个铜板,因为如果我不那么做,心里就不安。由于这个经验,我们就必须和一些公司一样:我们必须拟定一个花钱的计划,然后根据那项计划来花钱。可惜,我们大多数人都不这样做。正如我的好朋友黎翁西蒙金所指出的,人们在处理金钱时,会表现得意外地盲目。他告诉我,有位他认识的会计员,在公司工作时,对数目精明得很,但等到他处理个人财务时却弄得一塌糊涂。他购物时盲目而冲动从不考虑房租电费,以及所有各项“杂”费,而这些迟早都要由他的薪水袋里抽出来付掉。然而这个人却又知道,如果他所服务的那家公司以这种贪图目前享受的方式来经营,则公司势必破产。
有件事你需要考虑:当牵涉到你的金钱时,你就等于是在为自己经营事业。而你如何处理你的金钱,实际上也确实是你“自家”的事,别人无法帮忙。
不过,什么是管理我们金钱的原则呢?我们如何展开预算和计划?以下有九条原则供你参考学习。
把支出事实记录下来
亚诺班尼特50年前到伦敦,立志做一名小说家,当时他很穷,生活压力大。所以他把每一便士的用途记录下来。他难道想知道他的钱怎么花掉了?不是的。他要心里有数。他十分欣赏这个方法,一直坚持记录,甚至在他成为世界闻名的作家富翁,拥有一艘私人游艇之后,也还保持这个习惯。
约翰洛克菲勒也采用这种方法。他每天晚上祷告之前,总要把每便士的钱花到哪儿去了弄个一清二楚,然后才上床睡觉。
你我也一样,必须去弄个本子来,开始记录。记录一辈子?不,不需要。预算专家建议我们,至少在最初一个月要把我们所花的每一分钱作准确的记录如果可能的话,可作3个月的记录。这只是提供一个正确的记录,使我们知道钱花到哪儿去了,然后可依此作一预算。
哦,你知道你的钱花到哪儿去了?嗯,也许如此。但就算你真知道,1000人当中,只能找到一个像你这样的人。史塔普顿夫人告诉我,通常,当人们花费几小时的时间把事实和数字忠实地记录在纸上后,他们会大叫:“我的钱就是这样花掉了?”他们真是不敢相信。你是否也这样?可能。
拟出一项真正适合你的预算
史塔普里顿夫人告诉我,假设有两个家庭比邻而居,住同样的房子,同样的郊区,家里孩子的人数一样,收入也一样,然而,他们的预算需要却会截然不同。为什么?因为人性是各不相同的。她说,预算必须依照各人需要来拟定。
预算的意义,并不是要把所有的乐趣从生活中抹杀。真正的意义在于给我们物质安全和免于忧虑。“依据预算来生活的人,”史塔普里顿夫人告诉我,“比较快乐。”
但你怎么进行呢?首先,如同我所说的,你必须把所有的开支列出一张表来,然后要求指导。你可以写信到华盛顿的美国农业部,索取这一类的小册子。在某些大城市主要的银行都有专家顾问,他们将乐于和你讨论你的财务问题,并帮你拟定一项预算。
讨论此一题目的小册子中,我见过的最好的一本名叫《家庭金钱管理》,由家庭财务公司发行。顺便提一下,这家公司出版了一整套的小册子,讨论到许多预算上的基本问题,例如房租食物衣服健康家庭装饰,和其他各项问题。你可以向该公司索取。我已细看过这些小册子,很棒。
我的意思是,学习如何使你的金钱得到最高价值。所有大公司都设有专门的采购人员,他们别的事不做,只是设法替公司买到最合理的东西。身为你个人产业的男女主人,你何不也这样做?
不要因你的收入增加而头痛
史塔普里顿夫人告诉我,她最怕的就是被请示为年薪5000美元的家庭拟定预算。我问她为什么。“因为,”她说,“每年收入5000美元,似乎是大多数美国家庭的目标。他们可能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才达到这一标准,然而,当他们的收入达到每年5000美元时,他们认为已经‘成功’了。他们开始大事扩张。在郊区买栋房子‘只不过和租房子花一样多的钱而已’。买部车子许多新家具,以及许多新衣服。等发觉时,他们已进入赤字阶段了。他们实际上比以前更不快乐,因为他们把增加的收入花得太凶了。”
这是很自然的。我们都希望获得更高的生活享受,但从长远来看,到底哪一种方式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幸福,强迫自己在预算之内生活,或是让催账单塞满你的信箱,以及债主猛敲你的大门?
投保医药火灾以及紧急开销的保险
对于各种意外不幸以及可意料的紧急事件,都有小额的保险可供投保。我并不是建议你从澡盆里滑倒到染上德国麻疹的每件事皆投上保险,但我郑重建议,你不妨为自己投保一些主要的意外保险,否则,万一出事,不但花钱,也很令人烦恼。而这些保险的费用都很便宜。
举个例子,我知道有位妇人去年在医院里待了10天。出院之后,收到账单只有8元美金。怎么回事?她有医药保险。
不要拥有大量的现金
如果你投保人寿是为了在你死后照顾家人,那么我请求你,绝不可让保险公司一次将大批现钞付给你的受益人。
“拥有许多新钞票的新寡妇”将会如何?我让马利翁艾伯利夫人来解答这一问题。她是纽约市人寿保险研究所妇女组主任。她在全美国各地的妇女俱乐部演讲,指出不让寡妇领取人寿保险金,而改为领取终生收入的好处。她提及一位收到2万美元人寿保险现金的寡妇,她将钱借给儿子开创汽车零件事业。事业失败了,她现在穷困潦倒,三餐不保。她提到另外一位寡妇,被一位油腔滑调的房地产经纪人所诱,把她的大部分人寿保险金拿来购买一些“保证在一年之内增值一倍”的空地。3年之后,她把土地卖掉,却只拿回初投资的1/10。她又提到另外一位寡妇,领取了1.5万美元的人寿保险金的12个月以后,就必须向儿童福利协会申请补助款抚养她的儿子。像这样的悲剧,数以千计,不胜枚举。
“2.5万美元在妇女手中,平均不到7年就全部花光”。这是《纽约时报》经济编辑施维波特在《妇女家庭》月刊上所发表的文章中提出的。
多年以前,某大报刊评论说:“众人皆知,由于妇女多半未受商业训练,又无银行替她拿主意,因此她很可能在第一个狡猾的掮客向她进行游说之后,就贸然把她丈夫的人寿保险金拿去购买不稳定的股票。任何一位律师或银行家都可举出许多这类例子:节俭的丈夫多年省吃俭用存的终生存款,只因为他的寡妇或孤儿相信某位靠骗取女人为生的骗子,而将之全部花光。”
如果你想在死后保障妻子儿女的生活,何不向摩根学习?他是当代最伟大的金融专家之一。他把遗产分赠给16位受益人,其中12位都是妇人。他留给这些妇女的是现金吗?不。他留给她们的是有价证券,使这些妇女每月都可得到固定收入。
在你买保险之前,我建议你读两本有益的小册子:《如何买保险》及《买你自己的保险》。它们已经绝版,但也许可以在公立图书馆借到。
教导子女养成对金钱负责的态度
我永远不会忘记我在《你的生活》杂志上所读到的一篇文章。作者史蒂拉威斯顿吐特叙述她如何教导她的小女儿养成对金钱的责任感。她从银行里取得一本特别储金簿,交给她9岁大的女儿。每当小女儿得到每周的零用钱时,就将零用钱“存进”那本储金簿中,母亲则自任银行行长。然后在那个礼拜之中,每当她需使用一毛钱或一分钱时,她就从账簿中“提出”,把余款结存详细记录下来。这位小女孩不仅从中得到很多的乐趣,而且也学会了如何处理金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