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先前我们归寒泽管时,国中的粮食本身就是价高量少,除了皇都,其他各处的粮铺,都是进不到足够的米粮的。” “粮少,一斤粮的单价还能定得稍高一些,却也不能太高——天价的粮食没人买,咱们北疆人早就习惯了桌上少粮少菜,隔年后那新粮就成了陈粮,价位又要被大打折扣。” “加之囤粮一年放着不卖的仓库费用与店中伙计们的开支……很容易便得不偿失。” “是以,除了饥荒年岁,粮铺掌柜也不敢将粮价定得太过分,如此算下来,是没有多少利好的。” “至说现在,咱们这城虽归了乾平,但粮铺掌柜们的买粮途径,却并未更改太多。”老妪说着掰了掰指头。 “即便现下他们自江淮或是关中等地进粮时再没了关税,可那米粮从那头运到北疆,仍旧要耗上大量的人力物力。” “且因着这粮没了关税,卖粮时的单价还要被往下压下一分,即便他们现今能进得的粮食要略多了些,总体来看,能获得的利处却没什么改变。” “人家干嘛要做那等吃力不讨好的事?” “而官府放粮,不为获利,只为清理旧岁积下的库存——这便能减少城中人对米粮的需求,也能减轻人们囤粮时的压力。” “粮铺掌柜们不必进那么多粮食了,空出来的仓库及剩下的银钱,自然可以用来买其他利润更高的东西呀。” “比如家家户户离不开的酱油和醋,或是从前大家想买却没有余钱、不敢买的各式菽豆、精米——粮铺又不是只能卖米卖面,卖些别的更赚钱的东西不好吗?”老妪杵着拐杖说了个理所当然。 从前城中的粮价贵、粮食少,大家囤粮的银钱尚且不够,哪里敢去多买什么酱醋? 可现在,官府愿意每年放出些低价陈粮,众人买足每年的过冬粮后还能余下百十文钱。 这些钱,便能用来买些往年舍不得买的肉蛋蔬果,或是本地少见的各式杂粮了。 如此算来,粮铺掌柜们的营收不降反增哩,他们又有什么不愿意的? “那……掌柜们就没想过跟官府合作,低价收购府库放出来的陈粮,再提价转手把它们卖出去吗?”徐风朔听得懵懵懂懂,下意识抠了抠自己的衣袖。 “这样应该会赚的更多吧。” “可那样一来,衙门和粮铺的名声就都被败坏了呀。”老妪摇头,不赞成道,“陈粮和新粮的价格差得远着咧,掌柜们若真把陈粮当成新粮卖,这生意是长久不了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