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同甘不能共苦,能共苦不能同甘,因为这里面掺杂了太多相互利用的成分。真正的朋友无论喜悦还是忧伤,都可以拿来分享;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可以互帮互助。感情是相互真诚的沟通,真正的友情不需要害怕利益的侵蚀,不需要躲避金钱绕道而行。 我们总是向往同甘共苦的友情,像武侠小说中写的那样,两个人惺惺相惜、肝胆相照,从草莽中起家,一步步赢得天下,坐拥江山。 我们渴望这样的友情,我们感动于这样的友情,可是有几人真正相信呢?历史给我们留下太多负面的例子,“共苦不同甘”似乎像一把利剑悬在你我的头顶。韩信为刘邦打天下,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最后却落下“叛国”的罪名,株连九族。这就是“狡兔死,走狗烹”,这就是“过河拆桥”。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宋太祖赵匡胤当年发动陈桥兵变,被士兵黄袍加身,大家一路征战,终于平定中原。可是江山平定之日,也是“杯酒释兵权”之时。那些出生入死的将领一生戎马,好不容易可以安享荣华富贵了,却落得个解甲归田的下场。这是历史,也是事实。 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这样的事情,翻查一下企业创业史,少不了看到这样的故事。留在辉煌顶点的始终只有一个人,那些曾经的伙伴、搭档,曾经的二把手,曾经的左右手,都消失在过往中。正是见到太多、听到太多,也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我们才感动于“同甘共苦”,但是却并不相信。 在苦的时候,大家没有金钱、没有地位,也就没有利益的争夺;可是一旦苦尽甘来,就会出现利益的分配问题。所有的友情一旦牵涉到利益,都免不了最终的破裂。我们害怕背叛,害怕失去好不容易建立的友情,所以尽量地让我们的友谊纯洁,不涉及利益。这是现在很普遍的一种想法,甚至被很形象地概括为:要想做朋友,就别掺和借钱这种事。 朋友交流感情、交流看法,分享一切话题,但是不涉及经济,不谈利益。我过得好是我自己的,你过得好是你自己的。也许,你现在诸事顺利,步步高升,根本不需要他人的帮助,但是你朋友也是如此吗?也许他正在为找工作发愁,也许他乡下的母亲看病急需用钱,也许他正需要一笔钱来投资,以实现他的梦想。在你飞黄腾达之时,你希望与朋友划清界限,没有经济往来;当你有一天败下阵来,却想着朋友能够施以援手。但是,不能同甘,何来共苦呢? 战国时,燕国太子姬平继承了王位,史称燕昭王。他一心想要富国强兵,却一筹莫展。一天,他听说郭隗善于出点子,很有计谋,于是赶紧派人去请郭隗。请来后,对他说:“你能否替我找到一个有本领的人,帮我强国?”郭隗说:“只要您广泛选拔有本领的人,并且要亲自去访问他,那么,天下有本领的人就都会投奔到燕国来。”“那么我去访问哪一个才好呢?”郭隗回答说:“先重用我这个本领平平的人吧!天下本领高强的人看到我这样的人都被您重用,那么,他们肯定会不顾路途遥远,前来投奔您的。”燕昭王立刻尊郭隗为老师,并为他造了一幢华丽府宅。消息一传开,乐毅、邹衍、剧辛等有才能的人,纷纷从魏、齐、赵等国来到燕国,为燕昭王效力。燕昭王很高兴,都委以重任,关怀备至,无论谁家有婚丧嫁娶等事,他都亲自过问。就这样,他与百姓同事安乐,共渡苦难二十八年,终于把燕国治理得国富民强,受到举国上下的一致拥戴。 这是“同甘共苦”典故的出处。从这个小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燕昭王“同甘共苦”的做法,可不是大家挤在一起喝西北风。他给了那些同一条船上的人太多的恩惠。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正是燕昭王乐善好施、愿意把钱花在贤臣良将身上,乐毅、邹衍、剧辛等人才投奔而来。二十八年中,燕昭王对将领都委以重任,关怀备至,对村民都悉心照顾,无论谁家有婚丧嫁娶等事,他都亲自过问。所以,燕昭王不仅与贤臣、百姓共苦,更多是与他们同甘。这种无论什么都可以分享的关系,把燕国民心牢牢栓在一起。 如果在一帆风顺的日子,不能与朋友分享成功与幸福;又怎敢奢求落难之时会有朋友鼎力相助。风和日丽,同舟前行;狂风暴雨,同舟前行;雨后彩虹,同舟而行。无论是苦是甘,只有怀着真心去分享,才能做一辈子的朋友。我们总是觉得“共苦”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敬重、珍惜那些陪伴自己走过深夜迎来黎明的人。可是,分享利益比分享苦难更难。 霍去病是汉武帝的爱将,在攻打匈奴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却英年早逝,年仅23岁。可是,霍去病死的时候,手下的兵士并没有多少哀恸。在他们眼里,这是一个有谋略有胆识的大将军,但更是一个不懂得体恤人的贵族王侯。霍去病每次出征,汉武帝都会赏赐给他很多好吃的东西,他吃不完随手就扔了,可是他手下的人却常闹饥荒。这样一个少年英雄被拜将封侯,被历史铭记,但是却没有得到他身边士兵的爱戴。与之相反,一直没有封侯的李广却博得了一世英名。大凡有颁奖犒赏,他都平均分配给军官小吏,一点儿都没有私心。李广治军威信是最高的。他逝世的时候,所有的人无不扼腕悲伤。 感情是相互的,不与朋友同甘,莫奢望朋友与你共苦。无论喜悦还是忧伤,都可以拿来分享;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可以互帮互助。真正的友情不需要害怕利益的侵蚀,不需要躲避金钱绕道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