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想看-《做人要精明做事要高明》

    换位思考的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人与人之间少不了谅解,谅解是理解的一个方面,也是一种宽容。

    我们都有被“冒犯”,“误解”的时候,如果对此耿耿于怀,心中就会有解不开的“疙瘩”;如果我们能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或许能达成谅解。一般说来,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都是可以谅解的。谅解是一种爱护,一种体贴,一种宽容,一种理解。

    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理解,信任,并且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

    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现今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很重要,工作中、生活中无不如此!然而,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却是难上加难,有效沟通如一座大型立交桥一样,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的第五条便是知彼解己,书中对这个成语给出了最佳的答案和指导。知彼解己就是首先去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这里强调了解对方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

    我们真的不会“听”!能说会道、高谈阔论、舌战群儒、巧言令色等众多词语都在某种程度是对“说”的褒奖,而对“听”更多的是道听途说、掩耳盗铃等略带贬义之词。从小受到的教育也是如此,比如谁家的儿子(女儿)会背多少首唐诗、宋词,多少首儿歌,又有多少家长真正关注过自己的子女会不会“听”?不要奢望深入的倾听,因为大人也很少能做到。但最基本的交流也需要听,比如老师的讲话,能否正确理解并执行,这些都必须先学会“听”,否则,一切都有儿点急功近利的味道了!

    其实,这个原则的本质中包含了换位思考、互换角色的内容,试想,一个人如果不了解换位思考、互换角色,他如何能做到先去了解对方,在了解对方的过程中,如何做到深入?平时,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你根本不了解我!”而听者却说“我不了解你,谁了解你!”有时为了证明确实很了解对方,还会再加一句“我很了解你,你一撅屁股,我就知道你拉什么屎!”因此,你是否了解或理解对方的标准,不是你自己的主观判断,而是对方给你的反馈。

    为了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试着真正去了解身边的每一个人,但首先要学会如何去倾听别人!

    宽容是一种美德,但是怎样才能够做到真正地去宽容别人呢?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

    当你学会换位思考的时候,就会在遇到问题时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只有我们做到这些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更多地理解别人,宽容别人。在生活中,要学会换位思考,当与同事发生矛盾时,化干戈为玉帛,重建良好的友谊;当遭遇挫折时,不妨化消极为希望,阳光就会向你微笑。当我们学会并做到换位思考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来生活其实很美好,每一天的心情都是很好的。

    “一千个读者眼中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话真是精辟。不错,你也许会认为哈姆雷特是个只热衷于胡思乱想而怯于实践的懦夫,而我却认为他那句“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深刻至极。

    换位思考、世事无绝对。每一件事情都是有双面性的。当我们遇到与他人意见各异,不妨也换位思考一番,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某些问题,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以及所处的环境来处理问题,有可能某些我们眼看无法调和的冲突,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因为我们的换位思考而进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