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圆其说,绞尽脑汁作出最好应变-《做人要精明做事要高明》

    生活中以及外交场合,我们有时需要用到这种语义转移法,通过语义的转移自圆其说,来改变不利的情境,或由此表达自己的观点。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青年时期,曾宣布他五十岁时不论政绩如何都退出政坛,然而他五十五岁正是红运当头的时候。人们旧话重提,问他如何早已过了五十岁还不退休?田中说,我宣布五十岁退休的话是在二十多年前说的,那时候人的平均寿命才不到六十,现在都超过七十岁了嘛!田中这番话终于给自己解了围,足见转移语义的妙用。

    同一个语词或语句,在不同的语境中或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含义。生活中以及外交场合,我们有时需要用到这种语义转移法,通过语义的转移自圆其说,来改变不利的情境,或由此表达自己的观点。

    演讲、讲话、论辩,谁都希望有个好的收场,得到个圆满的结局。然而,这需要我们平时多多读书,多多磨炼,头脑充实,反应灵活,并且持之以恒;同时还要培养敏捷的表达能力,以及逻辑与语言修辞素养。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下面我们将欣赏到多次获得国际比赛大奖、世界著名作曲家贝托罗先生用小提琴为我们演奏的几首美妙的乐曲。”报幕员用优美的声调对观众报节目。

    “可我根本不是什么小提琴家,”贝托罗不好意思地对报幕员说,“我是钢琴家。”

    “女士们、先生们,”报幕员连忙又说,“不巧,小提琴家把小提琴忘在家里,因此,他决定改为用钢琴演奏几支钢琴曲。这个机会更难得,请大家鼓掌欢迎。”

    自圆其说可以有很多灵活的方法,下面我们以演讲为例,看看专家给我们总结的比较好的几种方法:

    首先,将错就错。即兴演讲是在某种特定的现实场景中进行的,它的现场效果,要受演讲者和听众两方面的制约。一旦发生干扰,就可能造成演讲者无法预料的语言差错,而使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倘若出现这种情况,演讲者不妨将错就错,来一番即兴发挥,就会消除窘境,获得意想不到的现场效果。

    第二,以正改错。在即兴演讲中,演讲者有时因为过于紧张或过于激动而造成口误,在这种情况下,演讲者既不可为了面子而置之不理,又不要因为自尊而掩饰错误,“最好的办法是按正确的讲法再讲一遍”(邵守义语),也就是把错误改正过来。倘若能够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将正误对照起来巧作辨析,给听众的印象反而会更加深刻。

    第三,化错为正。在即席讲话中,演讲者一旦觉察自己的语言错误,往往会因为心理紧张而产生思维障碍,以致无法继续讲下去。倘若出现这种情况,演讲者应立即针对自己的失误,进行一番合乎情理的阐释,只要能够自圆其说,也不失为一种化错为正的补救方法。

    面试的故事我们听到不少,归纳总结起来,诚实的回答及顺其自然的自圆其说,是其中最突出也是用人单位非常重视的问题之一。有这么一个有趣的例子:

    有一家企业要招聘一名文秘,大学毕业生小周前去应聘,顺利进入面试之后,单位人事经理问了小周一个问题:“你可以自己解决住宿问题吗?”小周可能是担心单位会拒绝没有住房的应聘者,就回答说可以自行解决的,小周通过面试,被该企业录用。然而小周在场外却听说,人事经理问这个问题的本意是将为没有住房的员工解决宿舍。小周很是懊恼,又折回找到人事经理,说自己其实是没有住房的。更令小周意料不到的结果出现了,在正式录用通知下达之前,这家企业的人事部通知小周,他被解除录用,原因是他没有说实话,而且给人过于注重待遇的感觉。

    常有业内人士说,面试实际上就是对求职者综合能力的测验,这话很对。小周的遭遇看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值得深思。在回答面试官问题的时候,很多毕业生往往自作聪明,在自己的答案里用上太多的修饰,对诚实等为人之道和思考的严密、答案的客观却不太重视,又常常不能自圆其说。在面试时“下套”,把对求职者的真正需求巧妙地隐藏在面试的试题后面,是如今招聘单位的习惯做法,这时候如果你只是一味迎合,很快会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