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另外一个飞行员藤山聪太说道:“他们一夜之间修一条机场跑道出来。 难道是想要跟我们决战吗?” 它的话说出来,立刻引来了整个飞行大队这些鬼子们的笑话。 “这个笑话,太好笑了。 他们有自己的飞机吗?”阪下俊介大队长笑着说道。 它们这个大队已经轰炸这里好几天了,根本就没有见到过国军的飞机出战。 不要说飞机、就算是国军的防空炮都没有遇到过。 只是零星地有国军用机枪对着飞机进行无畏的反击。 这种情况是阪上俊介大队的鬼子最不喜欢的。 每当遇到这样的反击,它们都会把用机枪扫射飞机的士兵打掉。 因为用机枪反击,是真的有可能击落它们的,虽然这个概率很小。 但是阪上俊介大队的鬼子们不希望下面的这支队伍,有这样的意识。 这些日子来,下面这支队伍对步兵的反击特别激烈, 第十师团原本只认为用六千鬼子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把滕县占领下来。 结果打了快两个月,还是没有取得半点进展。 矶谷廉介师团长不得不增加兵力,到现在兵力已经增加到了一万三千个鬼子了。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它们还没有进展。 这就让矶谷廉介师团长非常的下不来台。 帝国最精锐的陆军对仗国军武器最差的川军,竟然寸步难行。 这已经在帝国整个军部传为一个笑话了。 特别是海军里面,已经在用矶谷师团这个名字,用来代表陆军无能的表现。 为了尽快攻占滕县,进而占领徐州。 矶谷廉介师团长已经接受了现实,正在申请调配更多的队伍过来。 今天第十师团的鬼子们正在对滕县外围阵地进行全面进攻。 从石墙、石马坡、两下店到直到香城、普阳山。 防守石墙、石马坡的五七零独立旅官兵们正顶着鬼子大炮轰炸,英雄奋战。 打退了鬼子三次进攻后,对面的鬼子终于认命了。 退下去后,不再组织进攻。 守在石墙的关德润连长看着阵地前面一堆坟墓。 心里有了计较。 指着那十几个坟堆对自己的连副说道: “晚上的时候,派人在每个坟堆埋上一些手榴弹。 明天的时候给鬼子一个惊喜。” 刚刚关德润连长观察到了,鬼子冲锋的时候,总是会在那几个天然掩体位置聚集。 从这里到滕县还有三十公里,石墙、石马坡这些地方,只能够算是防守滕县的外围。 现在还不知道其他地方的情况怎么样呢? 王铭章师长在滕县县城里面,听着各个地方打过来的电话。 情况还在掌握当中! 鬼子的进攻虽然越来越猛烈,整个防线还能够支持得住。 这就让人能够放心了。 只是他现在手里已经没有预备队了,两个月的熬战,已经把整个二十二集团军的预备队给消耗干净。 补充兵源一直不到,轮换部队的事情,还没有消息。 中央军汤恩伯军团倒是离这里不到一百里了。 这是常凯申对第五战区的支持。 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忠仁对汤恩伯军团已经下达了三道命令。 命令他们立刻出发,支援滕县。 只不过他的命令在汤恩伯军团执行不下去。 现在的汤恩伯军团,一直用整个军团还没有全部集结到位。 拒绝出兵! 这种情况,跟特种旅千里迢迢过来支援滕县保卫战。 真的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今天上午从王铭章师长的汇报中,知道了机场跑道已经抢修完毕。 可以使用了。 李忠仁听在耳里,记在心里。 这个时候,他还没有把特种旅具体抵达的时候通知下去。 现在整个国家的空域,都是鬼子肆虐的场地。 李忠仁不想让自己的这次计划泄密。 井明达、柴力言、钱宜民三个机组在徐州接到绝密飞行命令: “今天晚上要去句容,接特种旅一支队伍过来。” 对特种旅他们还是有些了解的。 记忆特别深刻的是在句容的早晨,特种旅打下鬼子战斗机的场景。 现在又去接他们过来了。 井明达他们三个详细研究了飞行路线,晚上的时候,是可以直线从鬼子头上飞过去的。 现在这个时候,雷达还没有出现,鬼子也就无法在夜晚对他们进行拦截。 林凡终于收到了第五战区的密电:“今天晚上接人!” 他已经准备好,整个特种旅也已经准备好了。 通过空运去前线,李显也不是第一次做这样的准备工作。 现在他已经是非常有经验了。 弹药箱子外面又套了一个简陋木箱,每六箱弹药装一个木箱里面。 这样能够在上下飞机的时候,加快速度。 并且也是充分考虑到了陆地运输的时候,用骡马拖动的大车,直接把整个木箱抬上去就可以走。 方便、快捷、安全、可靠! 这就是李显总结出来的经验。 为了保障这支队伍的生活,李显还特地用这样的方法。 装了上千个罐头进去。 一切准备就绪,只等着晚上的时候,第五战区派过来的运输机抵达了。 特种旅自己的飞机,上午的时候就已经停在了句容机场。 各种物资已经装好,这架运输机抵达滕县之后,是要马上回来的。 茅文星驾驶的侦察机经过检修,也停在机场待命。 他是需要一直跟着林凡他们这支队伍行动的。 今天难得有空闲,林凡努力又把小说多写了三千字。 远在纽约的尚月桂现在开始有些名气了。 许多人在报纸上看到了她用笔名爱丽丝发表的小说。 各大报纸,电台都在开始寻找这个叫做爱丽丝的新锐作家。 纽约时报也注意到了这个以前根本没有出现过的作家。 连载她这本小说的是一个叫做西街文化报的小报纸。 这几天时间里面,这份报纸的销量从以前的每天三千份。 涨到了现在的一万二千份。 报社的电话总是响个不停,全是读者打电话过来。 询问小说后续情节和作者情况的。 尚月桂自己就是记者,她清楚自己的目的。 混入纽约的上流社会。 现在虽然已经有人注意到了爱丽丝这个名字,但是这个热度还不够。 她要保持神秘感。 另一面,她不得不感慨:林凡这个人怎么这样优秀呢? 打仗厉害,写书也这么厉害。 她自己每天都在催促林凡早些把书稿传过来。 西街文化报已经把稿酬从千字五块钱,涨价到了千字一百块。 按照詹姆斯主编的要求,报纸的销量每增长一千份,就给她的稿酬增加千字增加十块钱。 并且在小说连载的第三天,已经给了尚月桂一个专栏。 詹姆斯现在最得意的就是那天对这个黄种女士的文章多看了一眼。 实际上尚月桂拿到林凡的小说,第一个找的就是纽约时报。 报社的大门敞开着,编辑打量的目光只看了一眼尚月桂。 就被她的肤色给惊住了。 先是问了她以前写过什么小说,在那些杂志、报社上面发表过文章。 听到她介绍自己在那个正在打仗的国家当过记者的时候。 不礼貌地打断了她的介绍:“我们只看你在美国杂志、报社上面发表的文章。” 对于一个落后国家的报社,威尔觉得自己没有必要去了解。 以至于他连尚月桂拿来的手稿一个字都没有看,就还给了她。 彬彬有礼地说道:“美丽的女士!我想你是一个新人, 你的稿件不适合我们的要求。 请你另找一家小报纸去试试吧!” 尚月桂就这样被请出了纽约时报的大楼。 后面她又找了好几家影响力大的报纸,无一例外都被拒绝了。 这才找到了这家西街文化报,这份报纸原先只是在西城区范围内有一些人订阅。 它主要报道的也就是西城区的一些事情。 当时的詹姆斯主编,也是因为无聊,无所事事才接了尚月桂的稿纸,认真看到了几页。 觉得还算通顺,反正他的报纸版面宽裕,这些日子里的广告也少了。 可以连载这本小说试一试,当时就定下了每期三千字,千字五块的稿费。 刊登了第一期小说的报纸,当天就销售一空,紧急加印了两千份,也销售一空。 这才让詹姆斯主编认识到了:自己捡了一个宝。 马上就联系上了尚月桂,给她涨了稿酬。 就这几天时间,西街文化报的广告位价格开始猛涨。 詹姆斯主编再也没有空闲时间喝咖啡了。 一天的时间被安排得满满的,不断地有人前来联系投广告。 尚月桂在发给林凡的电报中说道: “现在每天的稿酬已经可以支持在纽约的消费了。” 林凡当然知道了:不要说千字一百,就算是千字五块的稿费,也能够让普通人在纽约生活下去的了。 晚上九点四十分,句容机场跑道的指示灯打开了。 现在的句容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 以前的时候,夜间指引飞机降落,都是燃烧篝火。 现在通过修整的跑道,安装了一排排的指示灯,这可比篝火指引明显得多。 井明达感慨地说道:“这里变化真大啊!” 从空中看下去,整个句容再也不以前那样: 到了晚上就是漆黑一片。 现在的句容,到了晚上从空中看下去,已经有些星星点点的光明。 李显已经在让人给句容街道安装路灯了。 几排整齐的指示灯在跑道上面点亮。 清楚极了。 无线电里面传来机场塔台指挥的声音。 这一切变化得太快,让井明达他们感觉有些不太真实。 落地之后,林凡迎上来,请三个机组的人员休息一会儿。 井明达他们已经飞了近三个小时。 等到特种旅的装备和人员上齐之后,立刻就要回程的。 井明达指着机场问道:“林旅长!这里的变化太大了。” 林凡微笑着说道:“井机长,欢迎白天再来句容。 白天过来,你才会发现句容的变化。 晚上还看不出来。” 井明达也笑着说道:“晚上也能够看出许多不同了。 句容的晚上,已经不像以前一样漆黑一片。 这里的机场,也越来越正规了。” 林凡笑着说道:“我们总是要进步的。” 井明达机长笑了起来:“对!我们都是在进步的。 我们这个民族也是在进步的。” 准备充分的特种旅向飞机上面装运物资的速度是非常迅速地。 十五分钟,这次出任务的队伍已经全部上了飞机。 那些物资也都有条不紊地在飞机上面放好。 固定好了。 特别是有两架运输机:一架是运输八十八毫米防空炮,一架飞机是运输牵引车的。 防空炮倒还是可以把炮管、炮身、牵引部分拆卸下来装箱。 牵引车却是只能够开上飞机,然后把车轮垫好。 还在飞机内部用绳子把固定这辆牵引车的木架固定好。 林凡这是事先把所有情况都想到,以免出现事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