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研发预案获批-《划破长空》


    第(2/3)页

    在定下这个研发参数值的时候,杨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我同意今天的项目预案,到还是有个小小的建议啊,我们这次不能定在提升100公里,而是必须提升110公里以上。”

    沈鸿飞有点不能白,便开口问道:“为什么非要多报10里?”

    杨杰却在那里笑了一下,不做任何回答。倒是冯勇看出了端倪:“150+100,等于多少?”

    本来好好的一个例会,就这样硬生生地被杨杰这家伙搞成了一个茶话会。

    “杨主任,你这脑洞可开得有点大啊。”沈鸿飞虽然并不觉得250公里有何不可。但想到这么一个50多岁的杨杰,竟然会注意到这个传统认知细节,忍不住还是笑了起来。

    “好好的一款设备,多少公里设计不是设计?非得掐在这个数值上吗?我觉得不妥。”

    负责弹总体研究第四室的田明杰也是笑着符合了杨杰的说辞:“我觉得杨主任提议挺好,将来我们研发出来了,使用了,可以公开之后,老百姓问:这个能打多远啊?哦,能打250呢!……”

    田明杰话都还没说话,整个会议室的人都笑出了声。冯勇也觉得有些多十公里,并无不妥。便将红箭h9b射程定位260公里的设计方案初案形成了会议决议,上报姜渊基地。

    等待最后的审批和立项。

    一周以后,江源基地给赵永生下达了同意立项批文。赵永生很高兴,但也想到了一些非常现实的困难。

    即便是在红箭a的现有技术基础上进行技术升级攻关,那也是比之前自主研发垂直发射,要难得多。

    之前,他们要升级就是一个发射的问题,已经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而现在要达到射程更远、精度更高和可靠性更强的防空反导的新型号产品,这需要的不仅仅涉及的时间的问题,更涉及人员的问题。

    67号目前已经组织了百十来号人的先锋队,但就目前要面临的研发难度和工作量来说,最少得有200-300人的编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