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二章 炼钢之难-《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3/3)页

    不过,没有任何人敢让朱瞻基亲自走到熔炼窑旁边去,他也只能远远地隔着众人,观察着熔炼炉的火情。

    炉温是古代炼钢最大的制约,普通的火苗只有几百度的温度,炼钢炉的温度,最低也要一千度以上。

    在西汉时期,华夏就发明了可以让炉温达到一千两百度的高温炼铁炉,但是此后的一千多年,这项技术就一直卡在了这里。

    不管是用什么当原材料,炉温都很难再上升。

    所以,古代的炼钢并不是后世的温度能够达到两千度的炼钢炉,不管是铁,还是钢,都是半液体,而不是真正的铁水或者钢水。

    然后,这些铁需要人力来搅拌,锻压,增加碳含量,使之成为钢,所以这个过程,也叫炒钢。

    这种工艺已经持续了一千多年,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增加火焰中的含氧量,使之温度上升。

    虽然汉代就已经学会了使用水排来给炼钢炉增加空气,但是这种空气都是普通的空气,含氧量远远不够。

    在没有发明氧气提纯设备之前,炉温就上不去。炉温上不去,铁水就不能变成真正的液体,因为铁的熔点在一千五百度以上。

    这一点朱瞻基也没有办法解决,他就只能提醒这些工匠,多试验各种供气设备。

    虽然只是一座普通的炼钢炉,但是反复进行顶吹,侧吹,底吹试验,甚至三种方法共同实施,来让炉内温度升高。

    如今这座倒焰炉就被安装了三个水排,同时向炉内吹气,这种方式也的确有些效果,因为铁水的融化度比以前更好。

    倒焰炉是在宋代发展起来的新型炼钢炉,分为两个部分,炒炼室筑于地面以下,燃烧室筑于地面以上。

    两室上下叠加,燃烧室底部正对炒炼室中心,风从燃烧室上部鼓入,再经由燃烧室底部火口直射到炒炼室中。燃烧室顶口用盖板封闭,保持温度。

    像现在神机营的铜炮,几乎都是用这个方法浇铸出来的,但是贴的熔点更高,就少不了炒钢的程序。

    今日又试验了两种方法,但是都没有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朱瞻基也没有气馁,临走时又提出了一种方式,就是利用水泥在地下浇铸一个燃烧室,再用耐火土隔热,在现在的炒炼室下面再多加一个燃烧室。

    上下都有燃烧室,再用两个水排鼓风,应该会有一定的效果。

    他动动嘴,下面的人要累断腿,光是进行炉室的改造,没有一个月的时间,怕也难以完成。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