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反而是修一座等身雕像,更加的能够让人瞻仰儒圣之伟。 儒圣的雕像立在那里,它并未吸收一丝一毫的浩然正气,反而是一直都对向外释放浩然正气。 这也并非是文山书院刻意为之。 因为当云山书院,将此雕像修好之后,这雕像就一直都在释放浩然正气。 几百年来,一直都是如此。 至于是何原因,这浩然正气又是从何而来,云山书院也不知。 最终只能归结为,儒圣之伟,依然奎泽后人。 面对这位,在三皇五帝之后,带领人族真正的繁荣昌盛起来的,至圣先师。 孔祭酒和宁辰等人,均是收起了所有的情绪,皆以弟子礼,恭恭敬敬的拜儒圣。 对于这位儒圣,宁辰同样是尊敬的。 根据这个世界的历史,三皇五帝只是将人族从黑暗的泥沼当中带了出来。 让人族有了一个可以栖息的地方,让人族摆脱了沦为食物的悲惨局面。 而儒圣的出现,则是彻底的扭转了人族式微的局面。 儒圣开设学堂,传下教化,为人族开智。 让人族得以建立一个又一个繁荣的文明。 儒圣本人,更是带着三千弟子,南征北战。 将蛮族、妖族、巫族、野人等等,一一赶出了人族的聚居地。 最后更是带着弟子,踏上了斩神魔的路。 最终儒圣一去不回,而妖魔同样彻底绝于天地。 可以说人族能有现在之辉煌和繁荣,儒圣至少有一半功劳。 拜过了儒圣之后,宁辰他们被带到了书院内部的生活区。 云山书院的生活区,可是非常之大的。 其广阔的程度,差不多有两个紫禁城那么多了。 之所以需要这么大,实在是因为云山书院,始终保持着两万左右的弟子数量。 而云山书院,在外的弟子数,则是要远大于两万的。 这么多人生活在一起,其生活区自然要很大。 云山书院的生活区,是完全没有市井气的。 就算是里面的一些饭庄、酒馆当中,传出的都不是市井的喧嚣,而是郎朗读书声。 在这里只有郎朗的读书声,而这些读书声,于生活区之上,汇聚成了一缕缕的浩然正气。 在这里修行儒道,想不事半功倍都很难。 宁辰对这些毫无感觉,真让宁辰天天在这儿读书,宁辰还真受不了。 反倒是另外四个人,眼中满是羡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