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人物解析——吕氏外戚(下)-《大汉第一太子》


    第(3/3)页

    ——虐杀戚夫人;

    ——险些赐死齐王刘肥;

    但这几件看上去穷凶极恶的事,实际上却并非全然出于吕雉的私欲。

    赵王刘如意母子,曾一度威胁惠帝刘盈的储君之位,更是被封为赵王,统掌北墙防务。

    在这样的情况下,哪怕没有往日仇怨,光是赵王这个‘风水宝地’,也足以使得刘如意惨死。

    从后来,吕雉先后杀死三位刘氏赵王,最终以吕氏子弟为赵王的举动中,我们可以有两种截然不同,却又并不矛盾的可能性。

    其一,是吕雉信不过外人,甚至信不过刘氏,唯有让自家子侄坐在赵王之位,才能安心。

    其二,在异姓不可为王的背景下,赵王的位置似乎只有刘氏能做,但关键在于:每一个刘氏子弟,理论上都具有继承皇位的资格。

    在这种情况下,反倒是不具备继承皇位资格的吕氏外戚,去做赵王反倒更安全,更值得信任一些。

    因为吕氏赵王造反,没有人会追随;而刘氏赵王造反,必然会获得一些投机势力的支持。

    ——反正都姓刘,谁坐皇位不一样?

    当然,也不排除吕雉想借此让吕氏掌握更多权力、更多兵权的意图,但作为惠帝刘盈生母,吕雉应当没有‘以吕代刘’的意图,在历史记载当中,也并没有明确体现吕雉意图篡汉的事件。

    再后来,惠帝刘盈早崩,前后少帝各在位四年的八年时间里,吕雉的行为逻辑,与往常同样一般无二。

    惠帝刘盈在位,有‘嫡长’这个大义身份在身,又得朝中百官拥护,皇位并没有太大危险。

    但在刘盈死后继承皇位的少帝兄弟,无论是前少刘恭,亦或是后少刘弘,实际上均非‘嫡长’:前少帝刘恭为刘盈庶长子,后少帝刘弘为刘盈庶次子。

    再加上‘主少国疑’,便使得吕雉要想扶稳皇位上的孙子,为丈夫、儿子保住刘汉江山,就是必须要掌握更大的权力。

    于是,吕太后遍封吕氏外戚为王侯,也就营运而上。

    在如今,有很多历史爱好者认为,高后吕雉遍封诸吕,不过是为了一己私欲。

    但实际上,从史料记载中,我们就不难发现:事实,恐怕并非如此。

    首先,是被吕雉封为诸侯王的两位外戚:吕王吕产,赵王吕禄。

    这两个位置,都是毋庸置疑的战略要点——吕国,便是改名后的梁国,位于关中门户;赵国则是北方防线战略重镇。

    吕雉以自家子侄外戚掌握这两个战略要地,明显是出于确保政权稳定:掌握赵国,是为了防备匈奴,掌握梁国,是为了防备关东宗亲诸侯。

    或许我这么说,有一点为吕雉洗白的意味,但诸公试想:如果吕雉真的是想给家族的子侄后辈争取利益,那为什么对富庶无比的齐国视而不见?

    如果是为了利益,齐国显然是更好的选择;而梁国、赵国的地理战略意义,则侧面印证出了吕雉封吕产、吕禄二人掌握梁国、赵国,还是更多出于政权稳定的考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