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面带欣慰的发出一声感叹,刘邦又莫名觉得,心中直涌上一阵不知来由的落寞,以及······ 别扭。 这也不难理解:就算粮食专营一事,确确实实需要九卿级别的重臣把关,也不一定非得是少府。 便说此事,若是刘邦亲自决定,就很可能将粮米官营的相关事务,尽数划入内史的职权范围。 再加上如今,内史的职权基本都是由‘丞相领内史事’的萧何主掌,粮米官营一事,便也就该由萧何去负责。 而刘邦之所以可能会做出这样的安排,也不过是朝堂之上,唯有丞相萧何,最值得刘邦信任。 既然萧何,才是如今汉室名副其实的‘内政第一人’,那作为监国太子的刘盈,又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将粮米专营之事,交到九卿中最羸弱、最‘不靠谱’的少府手中? 这个问题的答案,正是刘邦方才,那段‘莫名’自语的核心内容。 ——少府之事,外朝不可过问! 除去少府,九卿中的其他八位,理论上都属于丞相府管辖。 至于军方的大将军、车骑将军等顶级将帅,理论上则都由太尉统帅。 ——就连负责天子人生安全的郎中令、负责守卫皇宫的卫尉二人,严格意义上的上级,都是丞相,而非天子! 而在汉室整个政治体系当中,有且仅有这么一个特殊个例,可以不鸟整个天下,只专注于天子的差遣。 这个特殊个例,便是少府。 再加上刘盈特地警告少府卿阳城延‘别和丞相萧何走得太急’,刘盈选择由少府,来充当粮米专营的第一负责部门,目的也就显而易见了。 ——借粮米专营一事,撑起少府的架子! 如果不细想,得知刘盈想撑起少府,就连刘邦,都不免会觉得有些奇怪。 但稍一琢磨,明白刘盈的真实意图之后,刘邦欣慰之余,也就不由感到落寞、别扭起来。 ——作为开国之君,刘邦本人,完全没有通过制衡、权谋,来把控朝堂的必要! 只要刘邦一声令下,便是主掌马政的太仆、主管刑狱的廷尉,乃至于主管礼制、祭祀的奉常,负责宗亲内部事务的宗正,都可以在刘邦的驱使下,化身为粮食专营的急先锋! 没有人会质疑太仆、廷尉本该负责马政、刑罚,也没有人会质疑奉常、宗正不该插手农耕之事。 但作为太子的刘盈,却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随意破坏规则、由着性子制定规则的能力。 太子的身份,使得刘盈只能在规则范围内,适当的做出抉择。 例如:在少府和内史这两个和‘粮食’能稍微沾上关系的部门中,选择其中一个,来负责粮食专营。 而刘盈的选择,是少府。 是如今一无所有,空有一个‘外朝不可过问’之超然地位的少府。 刘邦非常确定:刘盈之所以会选择少府,必然是看上了这一点。 如今的少府,也只有‘不受外朝影响’这一个优点,值得被刘盈看重。 而这,也正是刘邦之所以会感到欣慰,同时又莫名落寞、别扭的原因。 ——刘盈让‘不受外朝影响,只对天子负责’的少府去全权负责粮食官营,难道是为了刘邦? 是为了让刘邦借着粮米官营,掌握更大的权柄? 很显然,作为开国之君的刘邦,并不需要借一个小小的少府、一个小小的‘粮米专营’,来为自己本就滔天的权势,添上一粒毫不起眼的浮沉。 再直白点说:刘盈让少府负责粮米官营,确实是为了抬高少府的地位,从而间接增强天子手中的权柄。 但不是为了现在的天子,而是为了将来,必定会年幼登基的下一位天子······ “唉······” “罢了罢了······” “得如此远见,倒也算是社稷之幸······” “又或者,此乃皇后之筹谋?” 暗自安慰自己一番,刘邦片刻之前还略带欣慰的神情,顿时带上了一股莫名的沧桑。 而在刘邦身侧,陈平也终是字字句句,将‘粮米专营’一事,尽数汇报完毕。 “······凡太子购商贾之仓、米,又欲新兴大仓十数之事,臣皆已录册,送抵殿外;陛下闲暇之时,自可过目。” “另,太子言:名不正则言不顺;尽商贾储、货粮之事,还当由陛下亲颁诏谕,方不乱君臣之序······” 听闻陈平此言,刘邦只默然点了点头,心中郁结也稍缓解了些。 “如此谨慎······” “嗯,当尽为皇后之筹谋!” “嘿,也是。”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