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3章 孤,非汉太子乎?-《大汉第一太子》
第(3/3)页
“若果真如此,英布因陛下抱恙,而军心大震、反意更甚事小;余藏暗处之宵小,因陛下有恙而暗中作祟,动摇社稷事大!”
“更今岁,韩信、彭越先后为陛下罪惩;关东诸侯多于此心生惧怖,唯恐己蹈韩信、彭越之覆辙。”
“如此之时,陛下安能不御驾亲征,以镇关东?”
“又家上身社稷之后,怎可不留守长安,以镇社稷、安天下民数以百万户、千七百余万口之心?”
说到这里,吕释之也终是从先前的急迫中缓过神,语调也逐渐冷静了下来。
“再者:英布此贼,乃昔可同彭越、陈豨比肩,纵比同淮阴,亦不逞多让之兵家大才!”
“如此恶贼,若陛下亲征,自平之易如反掌;然家上年不及弱冠,又从未曾涉及战阵之事,纵往之,又可能自无虞而平灭之?”
“若只攻而不能平,倒亦非大事——不过陛下调养半岁,再往替家上,而续征英布而已。”
“然若家上非但未能平乱,反为英布大败于阵前,家上岂不威严扫地,徒使储位再生事端?”
“更战阵之中,刀剑无眼;今陛下年花甲而身有言,若家上再于淮南生出差错,岂不社稷颠覆,天下大乱?”
义正言辞的发出这接连数问,吕释之终是彻底冷静了下来,只望向刘盈的目光,依旧带有那么些许急迫。
“是谓:国,不可一日无君。”
“储君者,社稷之后也,乃备天子事有不测之时,使社稷传延得序,免使社稷无主方有。”
“家上即为储君,所当思、当念者,皆当以社稷为重!”
“尤今,陛下抱恙之躯,家上,更绝不可离长安半步!”
决然道出一语,吕释之便别过头去,对上首的吕雉一拱手,便也学着郦商的样子,将双手环抱于腹前,摆出一副‘我说完了,你看着办’的架势。
而在吕释之身侧,听闻吕释之这一番严肃至极的劝谏之语,刘盈面上淡笑之余,心中,却只涌上万般苦涩······
吕释之说的,有没有道理?
很显然,如果从上帝视角,从绝对客观的角度考虑,吕释之的话,几乎挑不出半点毛病!
——天子刘邦年老,如今又抱病,在不确定刘邦是否能撑过这场病,又还能撑多久的情况下,作为储君的刘盈,确实应该不离长安半步!
作为储君,刘盈的首要任务,也确实是随时做好准备,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政权交接。
但吕释之,以及殿内众人,包括端坐于上首的皇后吕雉,都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若非刘盈已经有过一次失败经历,甚至连刘盈,都可能会忽略这个巨大的漏洞。
——然后呢?
让刘邦拖着病躯出征,几乎不费吹灰之力的平定淮南王英布,刘盈则出于‘社稷为重’的考虑,留守长安,直到明年,天子刘邦驾崩于长乐宫······
然后呢?
即立为汉天子的刘盈,头顶着‘坐视老父带病出征,甚至因此辛劳而亡’的道德污点,即便成为天子,又何来威严可言?
失去这人生中,唯一一次插手兵权,在军方施加影响,获得军方认可的机会,即便刘盈成为天子,又怎么可能得到枪杆子的支持、拥护?
于内,不为臣下、子民所敬畏,于外,又无兵权作为依仗,即便刘盈日后位登九五,又如何算的上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君王?
一个道德败坏、不知孝顺父亲,游手好闲,不知行伍之事,又年齿不齐,甚至还未加冠的少年,怎么可能坐得稳汉天子之位?
尤其还是以武立国,身汉开国之君的太祖高皇帝刘邦,所留下的天子之位······
越想,刘盈便越觉得心中,被一股莫名的压抑情绪所充斥。
但幸运的是:这一世,刘盈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而刘盈的委屈,也刚好被青史第一护犊的汉高后吕雉,清清楚楚的看在了眼里······
“今日,便到这里吧。”
语调清冷的道出一语,便见吕雉神情喜怒不明的站起身,对殿内众人僵硬一笑。
“还请诸位于侧殿暂歇,日暮之时,复至宣室,宴贺太子得赐赤霄。”
言罢,吕雉便将怜爱,又隐隐带有些许迟疑的目光,移向了御阶下,正苦笑不止的爱子刘盈。
“前些时日,燕王卢绾遣人,送来几件燕玉所制之饰。”
“吾儿,便随吾同往后殿,替吾瞧瞧,燕王所赐之玉饰,可能佩而与今晚之宴。”
意味深长的道出此语,吕雉便朝刘盈轻轻一招手。
待刘盈神情苦涩的走上前,吕雉便扶着刘盈的侧肩,缓缓朝着后殿的方向走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