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75章 前世仇,今世报-《大汉第一太子》


    第(2/3)页

    在这一点上,刘邦、萧何二人的目标一致:判断刘盈、曹参这对‘搭档’,是否有相互配合的默契。

    如果有,那曹参、刘盈二人给出的人选,大概率会完全相同,甚至直接是二人联名递上同一份名单;

    可若是二人有‘不和’的征兆,那刘邦很可能会受到两份截然不同的名单。

    但对于这层考验,刘盈却并不很担忧。

    盖因为这个‘判断’的结果,并不会影响到刘盈。

    ——如果刘邦、萧何的判断结果是‘刘盈、曹参有默契’,那自是相安无事;

    即便判断结果是‘没有默契’,甚至有不和的征召,那也不可能动摇刘盈已经稳如老狗的储位。

    所以,在这个层面上,曹参需要给出更完美的答卷,来确保自己不会被临时替换。

    结合这此间种种,曹参这才给出了一副‘我不说话,你是太子,你说啥是啥,我就做个传话筒’的架势。

    但刘盈也确信:此刻还在自己面前装孙子的曹参,等到了老爹面前,必定会为了彰显自己的‘担当’以及专业能力,而对刘盈的人选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分析,并给出自己的意见。

    ——毕竟,曹参嘛,典狱长(狱掾)出身,挑别人的毛病,很专业。

    曹参一副‘我暂时装孙子’的架势,刘盈一副‘我稳如老狗,丝毫不慌’的姿态,这场对话的核心部分,便算是得出了结果。

    按照曹参先前的预想,此次对话到这里,便基本可以画上句号了。

    但让曹参隐约感到有些不安的是:刘盈,似乎也给自己下了个不大不小的套······

    “呃······”

    略有些迟疑的沉吟片刻,又悄悄打量一番刘盈的神情,见刘盈面上,依旧挂着那谦逊、严肃,又无比虚伪的神色,曹参终还是试探着开口道:“呃······家上。”

    “今朝中九卿,少府、太仆、郎中令皆有任命;”

    “依家上之意,卫尉、廷尉、奉常三者,当由故任者复任之;”

    “又典客、宗正,可暂罢设······”

    语带孤疑的说着,又盯着刘盈看了好一会儿,终还是没能看到刘盈‘惊醒’,只能是疑惑的对刘盈稍一拱手。

    “既如此,治粟内史一职······”

    “依家上之意,该当如何?”

    满是孤疑的发出一问,待曹参抬起头,却发现刘盈的面上,悄然涌上了一抹曹参最不希望看到的得以笑容······

    “平阳侯意下如何?”

    嘎嘣!

    刘盈话音未落,就听一声清脆的磨牙声响起,使硕大的凤凰殿,顿时陷入一阵漫长的诡寂。

    看着曹参顷刻间阴沉下去的面容,刘盈嘴角那抹得意的笑容,也是愈发趋于实质······

    “自有汉以来,吾家虽名曰‘王天下’,然关东列国,多为异姓诸侯之土;”

    “故往昔,关中常有戏谈:天下之,关中也;汉相者,内史也。”

    “亦因此故,自父皇还定三秦之时,便从不曾任‘治粟内史’一职;关中之事,尽由萧相国全掌。”

    “及今······”

    慢条斯理的说着,刘盈望向曹参的目光中,也是愈发带上了审视之色。

    “今关东异姓而王者,独遗长沙王吴臣一人;更前时,父皇于功侯贵戚斩白马而歃血誓盟:非刘氏,不得王;不如约,天下共击之。”

    “如此,待日后,关东列国,便当为宗亲诸侯、郡县并行。”

    “日后之丞相,亦无独掌关中事,而不顾关东之理······”

    说到这里,刘盈便笑着摆了摆手,笑道:“此,亦不过孤之浅见,稍试言与平阳侯,以‘共商’之。”

    “不知依平阳侯之意,吾汉家之治粟内史,可已至当任之时?”

    “若当任之,治粟内史,又当任之以何人?”

    语调沉稳的发出这最后一问,刘盈便笑着低下头,抓起手边的茶碗,借着抿茶的功夫,在暗地里幸灾乐祸了起来。

    ——在前世,刘盈可是被曹参这招‘双面人’,害的一辈子都没抬起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