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90章 儿臣!请战!!!-《大汉第一太子》


    第(1/3)页

    在陈平之后,少府阳城延也终是壮起胆,后知后觉的站出了身。

    “自汉元年,太祖高皇帝还定三秦,而后东出函谷,又逢彭城战败,以退守荥阳。”

    “待汉五年,    项籍亡乌江,楚亡于垓下,更有异姓诸侯连年作乱于关东······”

    “共尉、臧荼,韩王信、楚王信······”

    “乃至前岁,陈豨反代赵;去岁,彭越逆睢阳、英布乱淮南。”

    “自有汉至今凡十二年,    高皇帝在位,    朝堂无不殚精竭虑,以消弭异姓诸侯为乱关东事。”

    “幸蒙先祖庇佑、天神太一眷拂,    陛下时以太子之身因军出征,平灭英布;又今岁,太祖高皇帝斩白马,而于功侯公卿歃血誓盟:非刘氏,不得王······”

    将过往十数年,汉室面临的糟糕境遇简单概括一番,阳城延的面容之上,也不由涌上了一抹心力憔悴之色。

    “关东连年战祸,每有税、赋缴入府库,便为战事抽之一空;”

    “更屡有战起而府库无力之时,太祖高皇帝不得已行令萧相国,与关中之吏、宦暂半之禄,以充战事之用······”

    “今虽关东已平,又太祖高皇帝白马誓盟,根除异姓诸侯于国朝之弊,    然府库之虚、关中民之苦、将官士卒之疲,    仍未得缓。”

    “更太祖高皇帝驾崩,    陛下循孝道而举国丧,    丧葬事耗钱、粮者甚巨;”

    “若于此时,再起战事于北墙,府库,恐无以为继······”

    听到这里,殿内众人面上激愤之情,也终是有了些缓和的趋势,只是在激愤退却之后,取而代之的,却是一股挥之不去的憋闷,和窝火。

    对于此刻聚在长信殿内的每一个人而言,阳城延所言,都是挑不出丝毫漏洞的事实。

    在大多数明眼人看来,阳城延这番话,甚至说的保守了些!

    关东连年战事,府库空虚,关中军民皆疲?

    真实的情况,远不止如此!!!!!!

    府库的状况究竟有多糟糕,    一句话就足以道明:

    ——从高皇帝刘邦还定三秦的汉元年时算起,到如今的汉十二年,刘汉社稷的帝都长安,    都还没有动一砖、一瓦!

    足足十二年的时间,一座长安城,愣是没能等来一个‘起建’的命令!

    即便是从项羽自刎乌江,刘邦继皇帝位的汉五年算起,刘汉作为一个华夏统一政权,却依旧没能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为自己的国都皇城,立起哪怕一块界碑!

    而究其原因,也不过是‘府库空虚’四字而已······

    帝都长安尚且如此,就更别提为了凑够平定异姓诸侯叛乱的军费,先皇刘邦发行的三铢钱,以及丞相萧何屡次三番施行的‘官吏半禄’了。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不是刘盈机缘巧合下,将粮食官营政策提前推出,大大提高了府库的财政收入,那先如今,乃至于往后五到十年,汉室都绝对没有‘废黜三铢钱,统一币制’的能力和底气!

    甚至很有可能连先皇刘邦的丧葬之事,都得整个朝堂绞尽脑汁的去酬钱,才能勉强达到‘不那么寒酸’得程度······

    至于关中军、民身心俱疲,那更非一句‘连年征战’所能准确形容。

    ——前年,也就是汉十年秋,代相陈豨起兵谋反。

    为了平定陈豨的叛乱,先皇刘邦从关中,抽调了足足二十多万的兵力,以求战乱速平。

    而在汉十年秋天走出关中,跟随先皇刘邦平叛的这二十多万关中青壮,先是在赵国境内战斗至了去年,也就是汉十一年夏天;

    之后,便是这二十余万兵马分为两部,一部继续在代、赵一带与陈豨作战,另一部则南下淮阳,以供彼时尚为太子的刘盈,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乱之用。

    再后来,到了汉十一年年末,英布败亡,这部分兵马又第一时间原路返回,北上邯郸,跟随樊哙、周勃二人,继续平定陈豨之乱;

    等今年,也就是汉十二年年初,陈豨败亡,这几十万关中子弟却依旧没能安歇片刻,便又马不停蹄的北上燕蓟,以平燕王卢绾······

    直到刘邦驾崩之后的上个月,也就是汉十二年五月末,这几十万于汉十年秋出关平叛的关中子弟,才终于得以回到家中。

    而这一晃,便是两年······

    两年前的俊小生,都变成了如今的糙大汉;两年前的少年郎,也都已变成了大丈夫。

    这,才是阳城延那句‘关中军、民皆疲’,真正想要表达的内容。

    ——如果短时间内再起战事,那为了保证军队的战斗力,朝堂抽调的男丁,必然还是前年随刘邦出关的那批人!

    而这批人离家两年,苦战两年,即便大多数人都平安回了家,距今也才不过一个多月而已······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