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2章 赳赳羽林!-《大汉第一太子》


    第(2/3)页

    ——弩机的射程,是固定的。

    无论是一个三岁小孩,还是一个八尺大汉,扣下三石弩的扳机,都只能发射出三石劲道的箭失。

    这样的特性,自然是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弩兵的应征要求,提高了弩兵的下限;

    但相应的,也限制了弩兵的上限,往往只能取决于弩机本身具有的力道。

    而弓兵却有所不同,能射多远、劲道多强,则完全取决于操弓者的本领;

    只要操弓者的力道,没有超过弓身所能承载的上限,就很容易达成‘我的弓有效射程一百步,我能打一百二十步’的成就。

    最后,则是杀伤力的问题。

    作为造价高昂的单兵远程打击武器,弓的质量,往往都不会太低。

    诚然,这也变相提高了弓兵的单兵成本,但也保证了弓兵对敌人的杀伤能力,即射出箭羽的穿透力。

    而弩机,却是国家机器按‘制式装备’批量生产,通常并不追求多么优异的个体性能,只保证水准线以上的射程。

    这就导致弩机和弓,就算具有相同的有限射程,也往往会体现出杀伤力、穿透性方面的差距。

    说白了:弓兵,是有钱人玩儿的东西,除了贵点,几乎没有其他缺点;

    而弩兵,则是玩儿不起弓兵的人退而求其次,以更小的成本,所得出的山寨版弓兵。

    除了同样能远程打击,同时又对兵源要求不高,弩机相较于弓的最大优势,就是便宜。

    这就好比后世的热武器时代,步兵人均机枪、狙击枪,自然是能保证最大火力优势;

    但考虑到成本,机枪确实没有冲锋枪好使,狙击枪,也没有步枪来的香。

    而在如今的时代,弓、弩之间的优劣势在匈奴人身上,却是彻底倒了个个儿。

    ——便宜皮实的弩,匈奴人压根就不会做!

    就算通过战场缴获,从汉人手中得到了弩机,匈奴人也根本无法维护、修缮,往往只能把弩机拆卸开来,丢弃弩机、弩身,只留弩机上的那把弓。

    反倒是有钱人才玩儿的起的弓,成为了匈奴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远程打击手段。

    可话又谁回来:弓,毕竟是有钱人才玩儿的起的;

    而匈奴人一没钱,二没技术,连弩机的制作技术都还没具备,自也导致匈奴骑兵所装备的弓,往往并不能入汉军将士的眼。

    因为大多数匈奴骑兵的弓,都是自己手工制作的······

    但与那些只能射几十步远,而且在战场上动不动被挽断的劣质弓不同:此刻的马邑城外,这支以弓箭射击技术言明的楼烦弓骑,却明显有些许不同!

    就靳歙肉眼所见:此刻的楼烦弓骑,正沿着距离城墙大约一百五十步的位置,平行于城墙来回移动;

    而在发现‘可乘之机’的时候,这些楼烦弓骑便会加快速度,快速来到一处距离城墙一百二十步左右的位置;

    抵达‘射击位置’之后,这些弓骑便会翻身下马,直立射击一发弓箭,而后头都不回的跳上马背,快速退回城墙外一百五十步的位置,继续来回移动,寻找下一次射击机会。

    对于这样的战斗方式,靳歙自是感到无比的熟悉。

    ——这,就是匈奴骑兵保卫,或者说‘咬上’汉军步兵方阵之后,所施行的主要战术;

    平行于汉军阵列横向一动,找到机会就下马来上一发,然后迅速退去。

    或许在后世人看来,这种围着猎物移动,发现机会,却还要下马射击,然后再上马离去的战斗方式,看上去多少有些滑稽;

    但考虑到匈奴骑兵的‘文明阶段’,或许就没人会这么想了。

    ——这个时代的匈奴骑兵,是没有马鞍的!

    非但没有马鞍,甚至连缰绳都很少!

    绝大多数情况下,所谓的‘匈奴骑兵’,不过是一个骑在光熘熘的马背上,双手紧握着马鬃的原始人!

    处于这样原始的文明阶段,能背挎长弓、箭簇,骑在光熘熘的马背上快速移动,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下马-瞄准-射击-上马的楼烦骑兵,显然是让靳歙有些大开眼界。

    尤其是楼烦弓骑兵展现出的‘最低一百二十步,最高一百四五十步’的抛射射程,更是让靳歙暗下感到心惊。

    “如此精良之弓,当非胡蛮所能有······”

    “往昔战事所得?”

    “亦或,乃边关之民奸兰出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