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8章 朕要分封,谁赞同,谁反对?-《大汉第一太子》


    第(1/3)页

    一场前所未有的‘庆典’,加上大汉英烈陵园的建立,马邑一战带来的喜悦氛围,不由被蒙上了一层沉重的薄纱;

    但这股沉重,却并没有让马邑大胜的喜悦被冲散,反而是让这场胜利,显得愈发难能可贵。

    实际上,在这场别出心裁的‘庆典’,以及大汉英烈陵园建立之前,汉室对军中将士,尤其是阵亡将士的抚恤力度,也从来不小。

    按照太祖高皇帝刘邦亲自定下的规矩,当有士兵‘死王事’,也就是为国捐躯时,按照规定,需要由比阵亡将士高出两级的直系长官,一手负责其丧葬事宜的。

    比如寻常士卒阵亡,负责的是什长,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十人长’;

    伍长,也就是伍佰,即通俗意义上的‘五人长’战殁,负责的则是屯长,也就是‘五十人长’。

    若是什长战死,更是需要曲侯,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百夫长’,亲自负责此人的丧葬事宜。

    再往上,即屯长一级及往上,就起码需要校尉一级亲自出面了。

    而这里的‘负责丧葬事宜’,则包括但不限于:自掏腰包,给阵亡者购买灵柩、棺木,收敛阵亡者遗体,并亲自将遗体送回其家中。

    遗体送回之后,还要帮助烈士家人操办丧事,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承担一切必要的费用。

    除此之外,朝堂的抚恤另算。

    对于封建时代的军队而言,这样的抚恤待遇,其实已经算得上相当不错了。

    ——起码比后世,那些明明已经战死多年,却依旧‘存活’在兵丁册中,被军官喝兵血强了不少。

    但与这本就不俗的阵亡将士抚恤待遇相比,此次马邑一战之后,当今刘盈所推出的一系列抚恤标准,却是让整个朝野上下,都惊掉了下巴······

    什么‘阵亡者默认拥有三颗首级的军功’‘神主牌供奉英烈陵园’,这都且先不提;

    单就是那块‘英烈之属’的牌匾,就足以让无数人瞠目结舌,又根本不知该如何反驳。

    再加上其他种种,朝野内外,便也随即出现一股不大和谐的声音。

    只不过,相较于这个出现在朝野之上的,不太和谐的声音,刘盈还是更在意民间百姓,对自己这番举措的看法。

    毕竟刘盈这个天子,不是公卿百官的天子;

    刘汉社稷,也不是‘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兵法云:赏不逾时、罚不后事;”

    “有功将士之赏赐,皆当从速而行!”

    未央宫,宣室殿。

    面色严肃地做下这样一声吩咐,待丞相王陵、御史大夫陈平、内史张苍、少府阳城延齐齐躬身领命,刘盈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而后,话题便自然而然的进入了今日这场小会的核心议题。

    ——封赏。

    说到这里,刘盈面上严肃之色,也逐渐被一抹轻松、愉悦所取代。

    毕竟再怎么说,这也是自刘盈继承皇位一来,第一次大规模敕封功侯。

    虽说如今朝中,也还有不少开国元勋,在为才刚二十出头的青年天子发光发热,但再怎么说,这些开国元勋,毕竟都不是‘刘盈的臣子’。

    这样说,或许有些令人不解;

    ——开国元勋,是汉室的臣子,而刘盈,又是汉室的天子;

    汉室的臣子,怎么会不是‘天子的臣子’呢?

    实际上,类似这样的状况,在如今这个时代,依旧屡见不鲜。

    原因很简单:如今,还是汉室建立初期;

    距离秦,以及比秦更早的战国时期,并没有过去太多年。

    如今的汉室天下,也还是在很多方面,保留了极为浓厚的战国遗风。

    而这个关于‘开国元勋不是刘盈的臣子’的情况,便是战国遗风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个按理。

    因为在春秋之时,有许多名垂青史的名臣、贤士,明明出生于此国,却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最终效忠于他国。

    在某些时候,甚至还曾发生过‘甲国出身的名臣,帮乙国强大起来之后,倒过头攻打甲国’的极端桉例。

    对于这样的情况,在最开始,必然是遭到了天下人众口一词的唾骂。

    至于托马的内容,也不过是卖国贼、叛国者之类。

    但随着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频繁,主人公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到了春秋-战国之交,天下人对类似事务的看法,便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