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若是陈宓的计划当真能够实现,那么大宋朝的饭碗端得可算是稳了。 除了水稻外,陈宓还打算在南方种植小麦,实际上这时候的南方并没有种植小麦,也没有吃面食的习惯,大家也不知道小麦能否在南方种植。 但陈宓却说,小麦是可以在南方种植的,而且小麦种植在南方可以有更大的发展。 南方地区单一种稻的耕作制度是受制于观念,一旦打破这个观念,便确立了稻麦轮种的先进耕作制度,这是农业生产技术很大的进步。 因为荆湖两路可以种植一季,至多便是两季,冬天到春天这个期间田地只能任由其荒着,效率颇为低下,若是引进小麦种植,则可以多出一季的收成! 多出一季的收成,这可了不得的! 但陈宓的计划书不仅看到这一点,在他的规划之中,随着粮食生产的增加,南方地区也可以种植更多的经济作物,经济作物的种植是农户富裕起来的关键。 种水稻和小麦只能保温饱,对于农户来说,想要发家致富便要想办法种经济作物,但之前因为粮食都吃不饱,自然没有办法种经济作物了。 现在通过移植法和轮种法,可以大幅度的提高粮食生产,种植经济作物便是一种好的选择了。 陈宓规划引进棉花,在荆湖两路普遍种植,还要引进水果的生产,比如说引进两浙的柑橘,越州的杨梅,苏州的梨,福建的荔枝、甘蔗等。 尤其是甘蔗,陈宓打算进行大规模的种植,在计划书中,陈宓分析道,因为大宋对于蔗糖的需求量太大了,贫苦人家根本吃不起糖,这是一个广阔的市场! 农业的规划大约便是如此,但这不过只占了计划书比较小的部分,后面还有关于所谓工业的部分。 工业包括采矿、冶铁、丝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等等。 陈宓建议朝廷开放南方的采矿冶铁业,即便不对民间开放,至少要对央行开放,无论是铜也好,铁也罢,都是工业、农业所需要的必要材料,只有开放这采矿冶铁业,才能够满足地方的生产活动的需求。 而关于丝织业的分析中,陈宓认为,南方的丝织业经过唐、五代这样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到大宋时大大改变了唐中叶以前的面貌,两浙和四川成为丝织业的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 现时的丝织品有罗、绫、绢、绸、粗绸、丝棉六种。 南方有南京制造的云锦、苏州的宋棉、杭州的绒背棉、越州的赵罗棉、成都的蜀锦都是文明全世界的丝织品,由此也成为南方丝织业的中心。谷涒 而到时候荆湖两路因为大范围种植棉花,又靠近安徽江浙,技术的扩散之下,不说可以成为新的丝织业中心,但却是可以有条件成为南方丝织业中心的重要城镇的。 南方是宋朝造船业的主要基地,对于大宋来说,漕运是保证京师粮食供应的最重要的船运部门。 漕运所需的船大多是淮南、两浙等地打造,虽说如此,但荆湖路其实也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便是这里不仅大湖,更有长江,占据着漕运的关键位置。 可以先从修船开始发展,一旦有机会,便可以晋级为造船中心! 当这些都有了的时候,商业的蓬勃发展便不可阻挡了。 按照陈宓的计划,北方有汴京为经济中心,辐射整个北方地区,而中部有江南为经济中心,辐射江浙路福建路等。 而再往南则是荆湖,荆湖有汉口为全国性水陆交通枢纽,又享有“九省通衢”的美誉。 基于这个优势,正好可以建设以汉口为核心的南方经济中心,将其建设为“楚中第一繁盛处”! 届时与汴京、杭州并称“天下三聚”,又能与朱仙镇、景德镇同称天下“三大名镇”! 如此,以汉口为中心,汇聚荆湖之物力,可以贯通全国,汇聚全国之财富,到此,蛮荒的南方必将崛起,必将成为大宋朝中兴的中流砥柱! 这么庞大的计划,怪不得官家看了都有点畏难,但又心存期待,一旦这个计划当真实现,那么大宋朝又多一个江南矣! 江南对于大宋究竟有多么重要? 从唐代到五代,再到如今的大宋,在经济重心不断南移中,江南地区也逐渐取代中原地区。 尤其是到了如今,江南经济其实已经成为全国经济最重要的核心地位了,没有之一! 在唐朝中期,以安史之乱前后为分界线,唐朝后期江南7道赋税比例占了整个唐朝的90%! 比例如此之高的原因不是在于经济重心已经彻底完成了南移,当时的经济和人口重心仍然在北方,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唐朝后期南方交税比较固定,北方交税不固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