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外邦小民阿禾,拜见皇帝陛下,陛下万岁。” “你会说汉话?谁教你的汉话。” 阿禾紧张地打了个哆嗦,应道:“诸葛武侯教的。” “诸葛武侯?” 李瑕先是讶异,又问了几句才明白过来,原来诸葛亮平定南中后,劝诸夷筑城堡、务农桑,使诸夷皆从山林迁徙至平原,对缅甸边界上的许多百姓有深远影响。 因此,如今在缅甸北方多设有诸葛武侯庙,一部分百姓视之为神明,称之为“阿公阿祖”。 而有些诸葛武侯庙至今还有会说汉话之人,阿禾的汉语就是从庙里学的,一开始说得磕磕绊绊,是逃到了云南这几年才流利起来。 “皇帝陛下,我们想活下去只得逃到大唐,孩子们说汉话,说汉话的多。” 李瑕问道:“为何活不下去。” 阿禾看起来畏畏缩缩,说话却颇有章法,应道:“国王那罗梯诃波帝只顾他自己享乐,不管百姓死活。他下令修建大塔为他祈福,国库已经耗空了,他要强迫我们纳粮,服劳役。人们都说‘宝塔成时国王死’,可宝塔年年在修,国王还没有死,连佛祖也只保佑能修佛塔的国王啊……” 昏君、暴君统治下的百姓是什么样的生活,对于中原而言已经有些陌生了。 但在阿禾声声泣血的控诉中,李瑕仿佛能看到一个四百年的腐朽王朝即将崩坏时的模样。 “我们将缅甸称为‘建塔王国’。”高长寿道:“它的历代国王都喜欢修建佛塔。高僧拥有左右国王之大权。寺庙坐拥田地与塔奴,不耕而食,以致民穷财尽,国势日蹙。” “大理国也崇佛。” “回陛下,不同。”高长寿道:“大国崇佛,把儒、佛融而为一,儒生无不崇奉佛法,佛家也都诵读儒书,有所谓‘释儒’,有佛家之慈,有儒家之仁,以万民为重。而非如缅甸国王,竭尽万民以供一人礼佛……故而,臣请征缅甸,以救其万民于倒悬。” 他已为此准备了很久。 然而,御座上的天子却是摇了摇头。 ~~ 长安城中,包氏酒楼。 李长宜、高安庆在顶楼的包间中坐下。 事实上,高家的几个兄弟,以及李长宜的两个同母弟十郎、十三郎也在酒楼间,但李长宜显然有些话是想与高安庆单独聊。 “能吃辣吗?” 自辣椒被带回来,这几年常常能听到类似这样的问题。 高安庆笑应道:“能吃一些,辣椒在我们那推广得也快,祛湿用的,如今别人怕辣,但云南人不怕辣。” 李长宜笑着点了菜,道:“我记得很小的时候在汉中见过表兄,后来是在长安,今日是我们第三次相处吧?” “是啊。”高安庆低声道:“高家不像张家久在北方,让殿下受委屈了……” 李长宜连忙抬手摆了摆,道:“没有委屈,二弟对我只有鞭策,这是实话。反倒是朝廷一直未册封你为世子,你可委屈?” 高安庆一愣,道:“征东瀛之后,陛下以州县治之,包括诸皇子也未得封王。由此可见,未册封世子关乎国策而非针对高家,我不会因此委屈。” 李长宜抬起酒壶,才要给高安庆斟。 “我来。”高安庆连忙接过。 “并非是完全不分封。”李长宜道:“近年来,重臣们常常在讨论此事。事实上,父皇并非完全不分封。当是朝廷力所能及之地,以州县治之。而远疆之地,终究还是要靠分封来屏藩中枢。” 他说着,接过高安庆斟好的酒,抿了一口。 “所谓‘天子有道,守在四夷’,赵宋便是唯恐边帅倚兵,不敢放权,故而一旦四夷有警,则社稷不守。国家得有屏藩,才能免于外族入侵,才能不失开拓之心……需要有忠心可信的屏藩。” 高安庆因听到这些话有些紧张,不知所言。 过了一会,店家上了菜。 李长宜不欲让外人在场,遂让店家退下去。 高安庆连忙起身涮肉。 李长宜又抿了一口酒,默默看了高安庆一会,开口道:“我总觉得高家诸人身上都有种不争不抢的感觉。” “殿下何出此言?” “母后便是如此,我从来没见到她对谁发怒。”李长宜说着,脸上不由露出了微笑,喃喃道:“宫娥们都说,‘皇后娘娘是观音菩萨在世’。” 高安庆点了点头,不知该如何应,道:“是啊。” “二舅与舅母也是,二舅少有与人争功,平江南时不急不徐,当了云南王,请封世子这么多年没动静,也不见他不快。舅母的娘家丢了段氏的江山,却从来对二舅一句怨言也无。还有表兄你,功利心不重。” “许是因为大理向佛,多是这样的性子。”高安庆想了想,自我评价道:“我似乎……有些无趣?” “一点点。”李长宜笑笑,举杯,与高安庆碰了一下。 ~~ 次日。 李长宜从榻上醒来,便听刘姄取笑道:“殿下昨日喝了多少?竟是让人扶到门边,还真是一年就要醉一次不成?” “今年有进步,喝了五杯。” “在外醉倒了就是不行。”刘姄脸色一沉,道:“万一出了事怎好?” “无妨。”李长宜低声自语道:“我若连在他面前醉倒都不敢,往后岂敢将西南屏藩交给高家?” “我看啊,殿下就是逞能。” “我看人的眼光该是准的。” “所以呢?” 李长宜起身道:“我打算写封奏章,请征缅甸。” ~~ 建统十九年的春天,因李长宜的一封奏章,举朝哗然。 李长靖、张弘略立即拉拢了一批反对征缅的臣子,打压太子在朝中的势力。 有的官员认为朝廷连年征战并无国力征缅;有的则认为缅甸并不值得征伐……虽说无心,皆指出了太子在这一事上的错误。 而有的官员则是直言“太子因高家的关系而失去了理智的判断”。 于是,不仅是太子,高家也受到了连番弹劾,众官员皆知高长寿难以对付,矛头纷纷指向高安庆。 随着舆论愈演愈烈,对太子的威信已产生了颇严重的影响。 这是李长靖平生中最接近夺嫡希望的一次。 然而,随着一封消息传到京城,这一切舆论也就戛然而止了。 “缅甸国趁云南王不在,出兵四万、战象八百,攻大唐盈江、金齿、勐班诸地!” “……” 谁也没有想到,首先发动战事的,竟是那缅甸国。 朝中对太子的攻击顿时停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