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未央宫后殿。 宽敞的大殿内,只有四人,却门窗大开,显得冷清。 然而幸好,灯火通亮,倒也没有那种深宫冷殿的阴气。 并且未央宫前大殿,正在举办盛宴,影影约约一些歌舞声、诗唱声飘来,添了分烟火气。 此时,大离皇太后独孤氏,端坐在后殿首座的珠帘后方。 瞧不清面容。 殿内有几把椅子。 赵戎,顾抑武和李明义,分别坐在独孤太后下首的左右。 殿门外,一些赵戎颇为熟悉装饰的弦月离女们,静立守着。 而不远处,连接前殿的行廊上,每隔十步也有侍卫把风。 赵戎发现,这后殿似乎被人用仙家手段布下了法阵,那些殿外之人,无法听见殿内的话语声。 不过她们却可以瞧见后殿内孤独太后和赵戎一行人的情景,虽然殿外的这些人都是目不斜视…… 大殿最高处,珠帘后的白服女子开口道: “赵先生和顾先生千里迢迢赶来寒京,一路辛苦了。” 她声音虽然端庄冷疏,有种旧居上位者的语调习惯,然而此时的语气,却也是尽力缓柔,带着些关怀。 赵戎摇头,“不辛苦,分内之事罢了,吾等在书院读书,也当为书院解忧,何来辛苦一说。倒是太后娘娘辛苦了。” 他笑了笑,最后一句话一语双关。 珠帘后的白服女子,似乎在仔细瞧着下方的年轻儒生,安静片刻,摇首: “只是命苦罢了,先帝一走,就独留哀家与陛下孤儿寡母,这大离王朝的偌大家业是先帝辛苦打下的,哀家与陛下怎敢掉以轻心……” 她轻轻一叹,似是低头抹泪。 赵戎和顾抑武对视一眼,一齐拱手行礼道:“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太后节哀。” 一旁,李明义面色正经,摇头,“皇嫂太多愁善感了些,皇兄虽仙逝,但本王还在,皇嫂嫁入我李氏皇族,岂能让外人欺负了?那些接机造反的乱臣贼子,本王定会一一收拾,竭力为皇嫂和皇侄分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明义一身蟒袍,背手而立,一番话语铿锵有力。 惹赵戎与顾抑武侧目。 独孤氏似是破涕而笑,欣慰连连,“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哀家与陛下苦命,以后就仰仗皇叔了。” “皇嫂这是何话,折煞本王。”李明义轻轻摇首。 旁听的赵戎挑挑眉,忍不住瞧了眼这位大离摄政王。 你这些话说的可谓是耐人寻味啊。 把独孤氏和李氏皇族分别摘了出来说…… 所以独孤氏以前是外人,至于现在吗,可能是外人也可能不是外人,不明说,但是你李明义肯定是代表李氏皇族的,而小皇帝也姓李,这座王朝也是李氏皇族的…… 虽然不知道这李明义的话语是潜意识的,还是故意的,不过赵戎觉得这都已经能说明很多问题了。 如此这番,赵戎看好戏似的,观摩了一会儿这嫂慈叔睦的一幕。 只觉有趣。 随后,独孤太后巧妙的转开了话题。 “说起来,若是求贤若渴的先帝还在的话,能见到赵先生和顾先生这样厉害的读书人,定会开怀大笑,扫榻相迎。” 顾抑武出声道:“太后客气了,大离先帝的事迹,我书院儒生在山上亦有耳闻,未能见一面,也是吾与子瑜之遗憾。” 独孤氏又恭维了一番林麓书院与赵戎这些儒生们,言语亲近。 赵戎与顾抑武二人亦是客套回复。 同时,二人也主动提出了,明日先去大离先帝目前停灵的宫殿祭奠,独孤氏颔首应许。 不多时,大殿内心思各异的四人,默契安静了片刻,终于说起来正事。 独孤太后询问道:“赵先生,听说这次封禅大典的具体流程事宜,都是由你来安排指导……” 赵戎颔首,“承蒙同僚不弃,封禅之礼确实是大多由我定调,不过最终的流程与细节,还是要在下拿出个方案后,再与抑武兄等同门仔细商讨,再最后一起拍板。” 独孤太后和李明义纷纷颔首,目光都落在这个年轻儒生身上,心里了然,主事人……就是他了。 赵戎微微垂目。 其实对于这次封禅之礼,队伍里的大多数正义堂学子是不看好的,有些破罐子破摔的意味。 当初在孟正君的眼皮子底下,他们纷纷上台,除了讲了讲义气,力挺赵戎与顾抑武以外,还有对那位古板学正压迫的反抗心气。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