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节 龙岩战记 五-《旅明》
第(2/3)页
16名拿着红白两色木杆长矛的士兵,先是围成一个方阵缓缓逼了过去。就在双方接近到2米距离的时候,长矛兵在电喇叭指挥下瞬间全体承跪姿射击状态,然后方阵中心的4名鸟铳手就打出了4排轮射。
穿越众sy出的西班牙方阵虽说画虎不成反类犬,但是对付这些只会械斗的宗族势力是足够了。
4发鸟铳子弹当场就打翻了2多人,紧接着就是长矛阵突进——在同样着装,同样步伐,缓缓压过来的队列逼迫下,土著们毫无意外开始仓皇后退。
下一刻,两发美军制式震撼手雷被某个海拔很高的人从方阵中扔了出来,然后土著就崩溃了以两颗手雷落点为圆心,密密麻麻地震倒了一大片山民,外围还有很多捂着耳朵,流着口水,被震撼成傻子在摇摇晃晃扮行尸的。
崩溃的队伍是最好解决的,红枪营的士兵开始用刀背和枪杆将落在后边的土著统统打翻在地。
接下来就是攻打土楼战役。
西晋末年,百万衣冠士族迫于战乱,从中原出发,迈出了南迁第一步。唐宋时期,又数次大规模南迁,入赣南、赣东进闽西、闽北。
而龙岩以北的长汀地区也被称为福建的“客家首府”,先民们从这里开始南下,包括龙岩,三明,漳州等地,都是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起点和重要聚集地。
在17世纪这个时间点,龙岩的本地土著8以上都是客家人。而客家人留给后世最著名的是什么呢:客家土楼。
名列《世界遗产名录》的客家土楼,下层是用粘土和砂石夯筑而成,上层是夹板木屋。
这些土楼通常都是体积巨大的同心圆形状和方形。一间所谓的土楼其实就是一个有着很强防御功能的小型城寨,里面居住着数十户,几百人的同族老少。
而一个大型宗族在闽西南的标志物,通常就是土楼群。三五个,七八个正圆形的土楼聚集在山间,远望就像一堆外星人的飞碟客家文化的标志。
红枪营下一步要对付的,就是附近的陈氏土楼群。
往日里对付盗匪非常有效的土楼,在某支军队面前就不顶用了。没等逃回土楼的青壮们组织起有效防御事实上那些石头灰也不能称之为有效,这边的进攻就开始了。
简洁有效的进攻分为两步:第一步,用工业机床制造的鸟铳压制墙头,第二步,爆破手冲锋。
当年那么多机枪步枪尚且不能阻挡土共爆破手的突击,更惶论17世纪的土著了。
缩在墙后的人中只有少数看到了那条窜过来的人影,匆忙扔出去的两个灰就像隔墙扔出去的瓜皮一样,除了吓唬人就再没用。
下一刻,木制的寨门就被炸药包炸得四分五裂,而当穿着短褂的官兵冲进土楼后,陈家人就只能投降了。
这次土楼战役是一连士兵在明大陆的首场战争。
尽管在装备上有所收敛,但是组织程度远远高于土著的官兵,依旧砍瓜切菜一般将对手拿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