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实际上,这个年代,也不需要驾照。 在八十年代之前,国内几乎所有的汽车,都属于公家的,私人几乎没有,也不允许有。 八十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私家车一点点开始普及。 现在这个年代,会开车,能开车的都是爷,身份证就是驾驶证。车子开在路上,压根也没人去查你。 驾校那都是八十年代中末期才出现的,而且普及度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高。 到了九十年代,一切才变得越来越规矩。 开着属于自己的吉普车,陈昂心情很是舒畅。 这样的车,要是开回复县,那回头率肯定是百分之百。 不过北京毕竟是北京,马路上的车很多,陈昂的吉普车在路上,也就不是那么太过的显眼了。 到了他们住的地方,先找电话跟李满江报了个平安,随后简单的吃了一口,也好好好的补了一觉…… 次日天亮,陈昂开车,载着廖辉娘俩,奔着一家轻卡公司而去。 廖辉的两个同学就在这里工作,不过距廖辉说,两个同学来到这里后,本想要一展抱负,但都被内部的一些腐朽的企业文化带偏,天天想的都是勾心斗角,小心翼翼,生怕被扣上帽子。 到后面,棱角渐渐被磨灭了,也就在这里混日子。 这年代,很多的名牌大学生毕业,甚至不等国家分配,就被一些大厂给抢走了。 原本以为来到大厂,施展抱负,学以致用,结果,现实给了他们一记狠狠的耳光。 到了这个公司的门口,廖辉就让看大门的大爷通知一下。 十分钟后,廖辉的两个得了信儿的同学走了出来。 两个人都穿着蓝色的工作服,有一个还带着安全帽。 哥俩见到廖辉后,都很是高兴。 “老蔫(廖辉大学时候的外号),你怎么突然跑到北京城来了?也不通知我们哥俩一声?” “就是,你要是告诉我们哥俩,我们哥俩好为你接风洗尘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