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就这,也配称之为亚圣-《一心想死却不小心无敌了》


    第(1/3)页

    许茂的一番话,似乎让二人想起了许多往事。

    于是他们的争吵,越加变得激烈了起来。

    像是这样的争吵,根本不是一次两次了,肯定是不可能出现结果的。

    倘若许茂看到这幅画面,定然会感觉到惊讶。

    先不谈这二人的身份,就是他们所争吵的内容,都只是在谈论对错,而没有半点愧疚之心。

    若儒门之衰弱,因他们而起。

    总该是,会有些惭愧才是。

    可二人,偏偏没有丝毫这方面的情绪表达。

    看起来理直气壮,丝毫也不觉得愧疚。

    事实上,这也是合理的。

    因为二人并不是真人,只是执念。

    身为执念,自然跟人不一样。

    他们所在意的东西,永远是他们放不下的东西。

    “两种思想?什么样的思想?”

    听到许茂的话,李易不禁有些好奇。

    他再怎么嫌弃浩然之气,也不能改变他是儒道弟子的事实。

    谈到儒道之兴衰,他情不自禁地开了口。

    “大人且看。”

    许茂手指着石碑。

    李易抬头细看。

    发现每一尊石碑之上,都铭刻着一行大字。

    这些大字,乃是诸子生前名言。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等于是他们的思想体现。

    比如眼前的这尊,就镌刻着: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后面那尊,则刻着:

    ‘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而之容;镜于人,则知凶与吉。’

    往前行几步,又有一尊。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这些诸子名言,便是诸子的精神所演化。’

    代表了他们这一生的思想。

    后生晚辈,来此瞻仰,时常会有所感悟。

    像是这样的精神传承之地,属于是儒道的特色。

    不是说其他道没有,而是说鲜少有儒道这么多的。

    几乎每一个圣贤,都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这就是儒道的特殊之处了,儒道不专修力量。

    但若是道有所成,力量自然而然地就会拥有。

    变强大,不是儒道的重点……

    大彻大悟才是。

    如何才能够大彻大悟?

    实现抱负。

    贯彻思想。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