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前汉的衰亡-《大中国史》


    第(1/3)页

    第一节 宋齐的治乱

    宋文帝的时候,虽然宿将垂尽,兵力已靠不住,然而前此灭南燕,灭后秦,总算是“累胜之余”,而且这时候的拓跋魏,也不过草创,所以还有恢复中原的念头。宋武帝死时,魏明元帝乘丧伐宋,取青、兖、司、豫四州,置戍于虎牢(在如今河南汜水县)、滑台(如今河南的荥阳市)。公元429年,宋文帝遣刘彦之伐魏,魏人敛兵河北,宋人恢复虎牢、滑台。到冬天,魏人纵兵南下,宋人不能抵挡,所得的地方又都失去。文帝“经营累年”,到公元449年,又遣兵伐魏。然而“兵多白徒,将非才勇”,才进就败。魏太武帝自将南伐,至于瓜步(在如今江苏南京市六合区)。宋人沿江置戍,极其吃紧。幸而盱眙(如今安徽的盱眙县)、彭城(如今江苏的铜山县),都坚守不下,魏太武帝乃勒兵而还。然而“所过郡邑,赤地无余”,至于“燕归巢于林木”。元嘉(文帝年号,公元424—453年)之政,在南朝中本算是首屈一指的,到此也弄得“邑里萧条”了。公元452年,魏太武帝被弑,文成帝立。宋文帝再想北伐,也没有成功。南北分立,“北强南弱”之势,到此就算定了(明帝时,和魏交兵,又失掉淮以北的地方)。

    文帝皇后袁氏,生太子劭。淑妃潘氏,生始兴王濬。淑妃很为得宠,袁皇后“恚恨而殂”。太子劭因此深恨潘淑妃和始兴王。始兴王惧,“曲意事劭”,劭又喜欢了他。劭和濬多过失,怕文帝觉察,“因为巫蛊”。事觉,文帝要废太子而赐始兴王死,犹豫未决。潘淑妃告诉了始兴王。始兴王告诉太子,太子就举兵弑帝(并杀潘淑妃)。江州刺史沈庆之,奉武陵王骏,讨诛劭、濬。骏立,是为孝武帝(公元453年)。

    孝武帝天资刻薄,武帝、文帝的子孙,差不多都给他杀尽。孝武帝卒,前废帝子业立(公元464年),荒淫无度,而刻薄同孝武帝一样。孝武帝的旧臣,多给他杀掉。又要杀江州刺史晋安王子勋(也是孝武帝的儿子)。子勋的长史邓琬,奉他起兵。刚好前废帝为左右所弑,明帝立(公元465年)。谕子勋罢兵,邓琬不听,奉子勋称帝于寻阳(公元466年)。这时候,“四方贡计,并诣寻阳”,朝廷所保,只有丹阳、淮南等几郡而已。不多时,子勋给沈攸之等讨败。明帝因此更加猜忌,孝武帝的子孙,也差不多给他杀完。公元472年,明帝卒,后废帝立,荒淫更甚于前废帝。江州刺史桂阳王休范反(文帝的儿子)。昼夜兼程袭建康,为萧道成所讨平。萧道成自此威权渐大(道成刺兖州,镇淮阴)。公元477年,道成弑后废帝。而立安成王准。荆州刺史沈攸之和中书令袁粲(镇石头),起兵讨道成,都败死。公元479年,萧道成遂篡宋自立,是为齐高帝。

    齐高帝篡宋之后,四年而殂(公元482年)。子武帝立。武帝和高帝同起艰难,留心政治,在南朝诸帝中,算是比较好的。公元493年,武帝卒。武帝太子长懋早卒,次子竟陵王子良,颇有夺宗之意。武帝兄子西昌侯鸾,扶立太孙昭业,是为郁林王。子良忧惧而死。郁林王荒淫无度,在位一年,为鸾所弑,立其弟昭文。旋废之而自立,是为明帝。大杀高、武二帝子孙。公元498年,明帝卒。子宝卷立,是为东昏侯,昏淫为南朝诸帝之最,而亦“果于杀戮”。豫州刺史裴叔业(治寿阳,如今安徽的寿县)降魏,南朝因此失掉淮南之地。江州刺史陈显达反,崔慧景讨平之。慧景还兵攻帝,为豫州刺史萧懿所杀。东昏侯又把萧懿杀掉。萧懿的兄弟萧衍,时为雍州刺史;东昏侯发道密旨给荆州刺史南康王宝融,叫他暗中图谋之。宝融举兵反,公元501年,自立于江陵,是为和帝。这时候,萧衍也起兵襄阳,和帝就用他做征东将军,发兵东下。东昏侯战败,为宦者所弑。明年,和帝禅位于萧衍,是为梁武帝。

    宋世系图

    齐世系图

    第二节 北魏的盛衰

    北魏太武帝时候虽然强盛,然而连年用兵,国颇虚耗(太武帝还有北征柔然、高车的事情,见第十三章第三节)。文成帝立,“守之以静”,民乃复安。公元465年,文成帝卒,子献文帝立。好佛,传位于孝文帝(公元471年)。太后冯氏旋弑献文帝而称制(公元476年)。公元490年,冯太后卒,孝文帝才亲政。

    孝文帝是北魏一个杰出的人物。迁都洛阳(公元493年),断北语,改族姓,禁胡服,与汉人通婚,兴学校,改制度。从此以后,鲜卑就与汉族同化了(参看第十二章)。然而北魏的衰机,也兆于此时,其中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一、魏国的宗室贵人,从南迁以后都习于奢侈。这时候,佛法初行,建寺造塔等迷信,更足以助长奢侈。野蛮民族迁徙到文明的地方,吸收文化难,而沾染物质上的奢侈易,这也是历代北族迁入中国的通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