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七章 圆桌论坛-《光影大玩家》


    第(2/3)页

    四人由入行说起,这四人里,程玉安年纪最小,他们讲八九十年代拍片的往事,很多他都插不上嘴,这时候他就当一个听众,兼职捧哏,有的没的搭两句。

    轮到自己,程玉安说:“之前在学校靠给校外的老板拍企业宣传广告赚钱。02年毕业,东拼西凑弄到200万,才拍了《狙击电话亭》。”

    程玉安四人就此延伸开,说到今天活动的主题,李、冯二人的新片。

    李鞍坦言,120帧让自己很没底:

    “原来我最高用60帧,这次跳跃到120帧,感觉像上战场。”

    “我这一次也不知道是开拓了新的希望,还是捅了新的篓子。”

    之后他又讲述了自己拍摄《比利林恩》的辛苦,三人和在场同学都认真听了。

    说实话,就技术层面而言,程玉安对120帧还挺有兴趣。

    冯晓刚由技术创新谈到《我不是潘金莲》的圆形取景:“此前张一谋导演曾经拍过《秋菊打官司》,我怎么从其中的形式中走出来,之前很长时间都是用纪实的拍摄方式,我想能有一种改变。所以想到了南宋时期,出现了一批文人画,都是用的山水花鸟团扇,西方也有拉斐尔等与宗教有关的圆形的画。我选择了婺源这个水乡,扩到圆形里,很相得益彰。等慢慢深入进去才发现所有系统都变了。构图、景别都变了。反而把银幕缩小了,景别却松了。镜头的光线也变了。”

    “过去拍电影都是拉反差,希望把影像反差加大,使影像变得更有力度、更精彩,但是这个圆的里面恰恰需要特别灰的,低反差的一个画面,跟习惯特别不一样,在灰的画面里,将黑的衬底,圆变得有山水画的味道。”

    程玉安接过话来,先捧了两句:“我就没两个导演这么大胆。”

    “程导在《流浪地球》上不也用了4k                3d                imax吗,这套技术也是目前最先进的。”

    程玉安说起自己用这套设备的初衷:“是为了特效更加好看。

    “但其实,《流浪地球》有些镜头并没有用到4k这么高的分辨率,出于对影片中具体环境的考虑,比如地下城,这个环境就不用表现得那么高清,我们就用了普通摄像机。”

    贾樟柯对技术并不追求,在这一部分也就没参与深度讨论,而是问冯晓刚的转型问题:“晓刚导演,从《1942》之后,你的创作在调整。从过去喜剧之王、贺岁片之王,突然注入很多类型,触及到历史,包括复杂现实,到了这阶段,为什么有这样转变?”

    冯导刚拿完a类电影节,要开始装杯了:“因为我在中间兜了一个大圈,一开始其实要奔着这条路走的。”

    “我也确实因为拍电影赚了很多钱。我在想,我要做点什么,还是要回到我最想做的事上去,不要再去更多地妥协,应该是自己非常想拍的东西拿出来拍。还有一个就是,拍电影需要体力。我想我就是再勤奋,再努力,恐怕也就是六七部电影吧。所以不能再浪费时间。”

    “现在有一句话叫做顺势而为,好多人劝我,市场这么好,什么东西观众喜欢,顺势而为。我现在想的是要顺心而为,不是顺势而为。顺势而为的话,我觉得90%的人都在做这样的事情,不缺我这么一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