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经筵-《明国万历》


    第(2/3)页

    身边人最好下手,老娘的家私比自己还多,朱翊钧看上了李太后手里的皇庄和皇店。

    “办的不错。”朱翊钧放下手中的册子,开口赞道。

    皇帝进来时,众太监就停下手里的活,等皇帝查阅账册时,众人不敢出声。

    如今听到皇上夸奖,都觉得这几日的辛苦没有白费。

    出了乾清宫,朱翊钧去了慈宁宫。

    到了慈宁宫,朱翊钧向母亲问安。陈太后纳闷,这个时间是皇帝在文华殿学习和处理政务的时候。

    听到陈太后的疑问,朱翊钧这才解释,一脸的为难。

    “先生听说母亲宫里的宫女犯错,差点导致失火,让朕来劝谏母亲,对于犯了错的人,就要按照条例惩罚。”

    家丑可不外扬,作为太后,本该老成持重,以身组则教导幼君,本想把事情轻轻揭过去,却不想还是被外臣知道了,连内阁元辅都开口插手。

    如今的李太后,和前世不同。

    朱翊钧早先出阁读书三年,地位稳固,还是太子时就开始监国数月,各种操作下,形势全都变了。

    而就算前世,李太后掌握权利时,数次被言官谏言都不敢拒绝,是一个传统的女性。

    不知道外臣会如何看待我,如今李太后脸色通红,毕竟才二十七岁的少妇。

    “张先生何意?”

    “先生说皇城多锦木,宫阙事中,防火如何重视也不为过,关乎社稷之危,需要仗责三十,发安乐堂以儆尤效。”

    “圣母已经处罚了一次,事情哪有两罚的道理。”一旁的王蓁帮李太后解围。

    “那就免去仗责,发安乐堂。”

    李太后觉得这个主意可以接受,开口让王蓁去办。

    朱翊钧这才上前,关心的问道,“听大伴说,母亲想要在京师附近建座庙。”

    李太后点点头,说,“师太说涿州这处不错,建一座娘娘庙,祭祀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百姓欢喜。”

    朱翊钧大赞,“母亲如此体恤百姓,真是极好的事,朕这就叫工部去办。”

    “不让国库出钱,修庙的钱我自己出了。”

    担心外臣误会,李太后郑重的向皇帝解释,朱翊钧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