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黾勉从事,不敢告劳。无罪无辜,谗口嚣嚣。”为了自己抱怨了一番,接着道。 “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职竞由人。” 把近年来的灾祸,战乱,都归咎到了权臣,直指张居正。 诸人都已言志。 众人各自望去,最后一年轻官员站出。 “吾先。” “大赞!” …… 新任吏部尚书张瀚今年六十四岁,嘉靖十四年中进士,踏入官场近四十年。 大礼议杖笞群臣,寻兴大狱,如此朝政巨变他见过。 蒙古瓦剌俺答包围京城时,他也见过。 他很快就感受到了氛围的不对,他是不愿意卷入这场政治斗争的,悄悄去了张府劝告。 “吾已料到会有波折。” 见张居正不以为意,张瀚叹息一声。 “公虽工于谋国,却拙于谋身啊。” 听到张瀚的话,张居正笑了,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他也想只治腐,他也只想做些简单,又容易获得好评的事,他起点就高。 他变法的思路,多是学习嘉庆朝的旧事,连他内心还在盘算的一条鞭法也是嘉靖旧事。 年轻时在翰林院就被徐阶看重,跟随学习国家如何主政,从旁看遍内阁政斗。 出身低微,居庙堂之高位,他会不识时务? 他儿子也是如此抱怨他,说他不懂的谋身,不考虑家族。 国家万弊,唯治惰才是根本。 谁敢治惰! 张居正遍观天下,唯自己矣! 张瀚以为张居正不认可自己说的话。 “公不以史为鉴,岂非枉顾天哉!” 张居正拱了拱手。 “子文兄言之凿凿,吾亦认可,然则吾不去矣,谁又去矣。” 说服不了张居正,张瀚拱手告辞。 他虽然受张居正提拔,但是他可不愿得罪天下读书人。 没几日。 工部员外郎弹劾,说地方怨言多,导致朝廷征派困难,诸多推诿,导致各事延误。 张居正回按考成法追究。 就像点燃了炮仗一样,一个接一个,先是此类奏疏多起来。 然后慢慢的开始弹劾张居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