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下狱-《明国万历》


    第(2/3)页

    两位翰林,削籍为民,永不叙用。

    两名刑部官员,充军边省,终身不赦。

    随后锦衣卫这才行动,把四位犯官,以厚布裹之,拽出宫门之外。

    早已被几位官员们的同僚通知,在此等候的家属仆人,看到如此惨烈的情形,纷纷大嚎。

    在场官员也被震慑,此等惨烈实乃未见。

    这场廷仗惊动了京城百官。纷纷赶去探望,向官员家属致以慰问。

    朱翊钧收到锦衣卫记录的名单,传讯诸人,是否为其同党,才敢藐视朕!

    众官员惊惧,这才无人敢去犯官家中。

    打消了官员们的气焰,朱翊钧又下旨。

    “参先生的人,都假借忠孝之名,掩盖其大逆不道的目的,即欺负朕躯年幼。

    妄图赶走父皇顾命,朕之辅弼,使朕躯孤立无援而得遂其私。

    此次给与仗责,不过是小示儆戒,若再有人胆敢继续顽抗,勿谓言之不预也!”

    这道圣旨,等于把继续弹劾张居正的人预定了谋逆罪,彻底堵死众人辩抗的道路。

    小皇帝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则震翻文武百官。

    效果显著。

    满朝弹劾张居正的奏疏大减。

    邹元标,一个新中的进士,名声巨大,师欧阳德,罗洪先,得王守仁之传。

    上言,“陛下以居正有利社稷耶?”

    洋洋洒洒上千字。

    直述考成法利弊,实乃恶法也,致社稷危曳。

    这是个有才干的,说的都对,可惜了。

    朱翊钧怎么会不懂一刀切的恶果?但是除了此恶法,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治理官员惰性?

    自己如果不是知道历史,一定会重用此人。

    朱翊钧叹了口气,再叹一声可惜了。

    “试朕之锋利?”

    听到朱翊钧的话,太监们不在犹豫,直接促使锦衣卫捉拿,同样于午门仗责。

    不过因为内廷公公的交代,此人终归还是被留了手。

    此事传开后,被人抓住其中差别,以为大有可为。

    河南道御史傅应祯上疏三言,存敬畏以纯君德,蠲租税以苏民困,叙言官以疏忠谠。

    “好一个存敬畏以纯君德。”

    自己刚开了一个口子,就有官员敢讽谏自己。后面所述两件事,目的还是弹劾张居正。

    最后建议皇帝,应该启用之前被罢酌的余懋学。

    新政朱翊钧是一定会支持到底的,以史为鉴,任何人都无法动摇的他决心。

    如果只是普通的谏言,朱翊钧可能会考虑留手,但是此人在奏疏里,把矛头对准了自己。

    污蔑自己三不足,实乃大逆不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