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选择-《大魏督主》
第(2/3)页
落在地上。
发出扑簌簌地声音。
“为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
他一边捶打,一边用力的咬着牙,低声的怒吼,咆哮。
兵部尚书李显。
一向以沉着冷静示人。
从来没有过如此这般的失态。
但是这一次,他失态了。
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他恼怒,他不甘,他恨,他甚至觉的不公平。
他只想发泄。
“为什么……要这么逼我!”
李显抱住了脑袋,然后,把头用力的砸在了栏杆上。
栏杆上出现了一丝水渍。
不知道是李显的眼泪,还是被融化的雪水。
只听得李显自言自语,
“老师,弟子对不住您啊,弟子无能,不能给您报仇!”
“弟子愧对您的教诲啊!”
李显用力的将脑袋,砸在了栏杆上。
他已经做出了选择。
……
夜已经深了。
几位尚书各自回了自己的地方,休息。
御书房,其实很大。
有很多屋子。
而且各个屋子的设施都相当的齐全。
这就是为了给在这里办公到深夜,没有时间回府的大臣们,休息用的。
直到人们都回去休息。
李显也没有回来。
人们大概猜测到了什么,谁也没有说话。
夜深人静。
褚道明没有睡着,而是起身来到了靠着自己的那间屋子,然后轻轻的敲响了屋门。
“国公大人,进来吧。”
里面传来了李昌隆有些疲倦的声音。
吱呀。
褚道明推开门走了进去。
屋子里的光还亮着。
李昌隆坐在桌子对面,上面留着一封信,墨渍还没有干。
显然是刚刚写下的。
“李尚书……”
褚道明关闭了屋门,想要说话。
李昌隆摇了摇头,笑着道,
“国公爷,不用说了,我心意已决。”
李昌隆所出身的李家。
是世代忠良。
其祖上,更是大魏朝最早的先祖御赐的忠良侯。
这忠良二字。
一直是李家的家规,也是门风。
李家从大魏朝建立之初,就历代都是名门望族,显赫之士。
也一直都是忠良。
李昌隆,不可能屈服于陆行舟。
那样,会让李家这个忠良的名声,彻底毁掉。
这个名声。
是李家先祖,几代甚至十几代人,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
也是李家能够在大魏朝立足的根本。
因为忠良。
君王才会毫无保留的信任。
李家方得荣华富贵。
方得长远。
这是一种恩宠,也是一种标签。
有这种标签,李家的后代,可以轻而易举的东山再起。
而一旦这种标签被撕掉。
李家便是彻底的毁掉了。
所以,李昌隆不可能屈服。
“李尚书,这个人的名声,和天下安危……”
褚国公还想要劝说。
毕竟。
李昌隆这人,实在是个难得的人才。
刑部在李昌隆的手下,也是能够真正的稳定下来。
若是李昌隆不在了,刑部……有点麻烦。
更主要的是,李昌隆身后的那些力量,不好平衡。
“李某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声。”
“是为了李家的名声。”
李昌隆站了起来,对着褚道明拱了拱手,然后笑着道,
“国公爷不用担心。”
“刑部,没有我李昌隆,还有别人,定能撑起来的。”
“我那弟子,赵朗图,便是不错。”
“刑部上下,也都认可的。”
李昌隆既要全李家的忠良之名。
也不想让刑部大乱。
所以,已经想好了继任刑部尚书的人选。
他的弟子,赵朗图。
如今的刑部右侍郎。
也是山东赵家的次子。
李昌隆身后的那些力量,就是以山东门阀为主的。
李昌隆将赵家的次子推举上刑部,也有安抚山东门阀的意思。
一举两得。
两全其美。
“你呀……”
褚道明听完了李昌隆的话,面色迟疑了一瞬,有些惋惜的摇了摇头。
李昌隆连接管刑部的人都选好了。
那显然是,心意已决啊。
“李某,将追随陛下而去。”
“还要劳烦国公爷,照料一下李家,李某谢过了。”
李昌隆来到了褚道明的面前,然后跪在了地上。
他双手撑地,额头重重的在这木地板上磕了三次。
褚道明没有拦他。
因为,阻拦,就代表着拒绝。
接受这三个响头,也便是接受了李昌隆的嘱托。
他要让李昌隆放心。
“多谢国公爷。”
李昌隆站了起来,眼睛里,脸上,都是释然的神色。
不过,多少还有几分惋惜。
他最后看了一眼褚道明,低声道,
“可惜了,不能陪诸君血染沙场,李昌隆,做了懦夫。”
“还请国公爷,恕罪。”
说完,李昌隆直接向前,重重地,一头磕在了那用来梳妆的台子上。
御书房里的梳妆台,都是用最坚硬,也是最结实的实木制作地。
李昌隆又是一心求死,故意将脑袋磕在了桌子的角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