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官吏改革-《三国:从签到开始无敌》


    第(2/3)页

    这个太重要了,牵扯到家族的根本,还有读书人的利益。

    “第一点,九品中正制。”

    王山道,进一步解释,

    “各州郡推举有贤名的退休官员、学者大儒成为‘预备中正’,由州牧拍板后成为正式‘中正’。

    而中正的职责是查访评定州郡人士,将他们分成九等,作为吏部授官的依据。”

    这一点,王山改变了一下,中正不再是地方选举,而是他亲自敲定。

    而且都说是“吏部”了,不支持三省六部制的人,可以滚开了。

    糜竺等人松了一口气,主公终究是对世家做出了让步,这个选官制度,简直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

    众人当即表示了支持,生怕王山反悔似的。

    在古代,这种举荐很有作用,否则也不会沿用这么久,王山不打算更改。

    “那么,就交给子敬完善了。”

    王山道。

    鲁肃连忙称是,应了下来。

    不过,既然是第一点,那么就会有第二点。

    王山接着道:“第二点,就是太学取士。”

    管宁精神一震,终于轮到他抖起来了。

    这一点,也在大家的意料之中。

    “既然是太学,那就是以学为主,学以致用。

    博学者可为官,精学者可为吏。”

    就是什么都懂的就当官,只懂处理几件事就可以当吏。

    官是等级比较高的,吏是为官服务的。

    但是,官在一个地方是有任期的,也就是三五年换一个岗位,吏是熟悉一地风情的人员,基本不会挪动,他们只是政策执行者,没有大权。

    所以,学者当然是挤破头当官。

    “进入太学者,以三年为学习知识,一年时间追随各地长官学习为官之道,合格者,再经过州牧面试,即可为官。

    若是实习一年后被长官评级为劣,可再换一名长官实习。

    只有两次机会,好好把握。”

    前期王山打算亲自把关,所以就由他亲自面试,后面权利再下放到吏部。

    至于徇私枉法的情况,王山也考虑到了。

    比如说,举报一名贪官,有额外加分。

    至于是太学学生因为七大姑八大姨的关系,让他跟随的长官直接评级为优秀,王山觉得还是可以接受。

    关系户何苦为难关系户,他自己给张让送礼才当上官。

    这一点,众人都没有表示反对。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以来,儒家就是唯一的大哥,在座的哪一位不是儒学的坚定支持者?

    王山给儒学开后门,他们支持还来不及。

    至于世家,更是欢欣鼓舞。

    世家基本上也是靠儒学发达的,他们跟谁过不去,也不会跟儒家学问过不去。

    甚至,他们直接把儒家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种情况不是没有的,比如说,这个人既是世家子弟,又是太学学生,概率是很高的。

    至于寒门,始终占据的是少数席位,但是并不是没有机会。

    比如说,王山喜欢寒门子弟,而一名中正有推举三人的权利,那么他就会参杂一名寒门子弟。

    或者说,王山直接选任一名寒门大儒为中正,他自然会照顾寒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