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袁绍真的很动心,只是理智告诉他,不能在这个时候参与。 冀州好不容易有了起色,经不起折腾。 “王山在北,虎视眈眈,如果要入兖州,他怎么办?” 田丰据理力争道。 “难道就这么便宜了曹操? 至于幽州那里,可以议和嘛!” 逢纪道。 两个人争论不休,让袁绍非常头疼。 原来自己帐下人才济济,也是一件让人忧虑的事。 就在袁绍犹豫不决的时候,王山替他做出了决定,陈兵在冀州边境,虎视眈眈。 这还打个屁兖州啊! 以汉室宗亲为代表的诸侯,比如刘繇、刘焉、刘表三人,一致发表声明,让曹操保护好献帝。 至于击破董卓? 他们一点也不看好曹操,因为董卓虽然损失惨重,可是依旧有三十万兵马,这个实力,远超大多数诸侯。 现在他们最希望的是,王山能够出兵,收拾掉董卓。 然而他们也知道,不到最后一刻,曹操是不会请求王山帮忙的。 毕竟事关颜面。 而王允到了兖州后,也没有闲着,和皇甫嵩密谋起来。 说起来也怪,皇甫嵩征讨黄巾立下了大功,按理说应该会得到朝廷的重用。 但是董卓掌握大权之后,一直以来都讨厌他,罢了他的官,甚至想要杀他。 如果不是因为皇甫嵩的儿子与董卓交好,他早就不知道死多少次了。 皇甫嵩平定黄巾不假,然而他居功自傲,一不小心就得罪了董卓。 董卓可是在黄巾身上吃过大亏的,皇甫嵩却总是在他面前吹嘘杀黄巾的功劳,不是找死吗? 所以,皇甫嵩趁着这次机会,和王允一起逃了。 而王允也需要皇甫嵩的威名,没有他,怎么掌控军队? “兖州牧刘岱刚死不久,曹操接管兖州不久,肯定有一些人不满,我们要做的,就是联合这些人,让他们效忠陛下。” 王允道。 效忠陛下? 不就是效忠我们吗? 对此,皇甫嵩有很高的认知,所以非常积极,道:“鲍信也曾经是我的部下,如今身死,真是可惜了。” “哼!至于真死假死,那就难说了!” 皇甫嵩又补充道。 为了掌控一州,不过害一个人,是他也会这么做,只不过曹操这个人会演戏,很多人都被他蒙蔽了。 还用木头人刻成鲍信的样子祭拜? 真是搞笑。 皇甫嵩认为,只要从这里入手,一定能够离间兖州人心,到时候他就能够掌控一些兵马,不至于这么被动。 在长安,他真的是被一撸到底,一个兵都不给带。 早知道自己还不如继续当冀州牧,如今白白便宜了袁绍。 说干就干! 曹操集结大军在洛阳准备抵御董卓,而王允和皇甫嵩在背地里挖墙角。 这也是王允突然决定不去幽州的原因,王山对幽州的掌控,已经根深蒂固了。 他带着献帝去了,能做什么? 继续做没有实权的大官,根本不可能,他也不甘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