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李易欢写了一篇文章。 洒洒洋洋,费了不少笔墨。 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打个样,并且再激发一下读书人的好胜之心。 嗯……绝不是为了扬名。 随即,就让李君羡把这首诗送到了大唐日报社。 房玄龄展开一看,胡子乱颤。 最后的落款,写的是另外一个名字是——谪仙人。 房玄龄纳闷的问道:“这个谪仙人是谁啊。” 李君羡笑道:“当然是我家少爷了。” 房玄龄惊奇的道:“那这……” 李君羡明白房玄龄这是在问什么,还没等他问完,就道:“少爷说了,这叫笔名。” “少爷还让我转告房大人一句话,这个笔名就是为了打个样,以后大家投稿,就知道也用一个笔名了。” 房玄龄秒懂。 读书人,最想要扬名立万。 并且,读书人最要脸。 所以,笔名就是一个匿名,无论文章写的怎么样,谁也不知道本人究竟是谁。 如此,读书人还不前赴后继的踊跃投稿。 蓦地。 房玄龄也来了兴致,写个了一篇政策解读,就是围绕国债而进行。 对于国债如今的成就,如何的利国利民,一一详细阐述。 讲真,对于此物,当初确定要实行的时候,已经对其作用心知肚明。 唯一一点,就是成功与否。 如今,已然成功。 就在这时。 长孙无忌竟然第一次来大唐日报社参观,并且还踱着步子,晃晃悠悠的来到了总编辑的办公室。 最近一期的报纸,他也看了,真没想到陛下的专栏文章的标题,竟然如此的吸人眼球。 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征稿启事。 作为当朝第一人,事事自然永争第一。 不! 老夫这怎么能叫争呢? 这叫表率! 于是乎,他就亲自来了。 至于胸中的文章,早就预备好了。 且等他放着房玄龄的面,来一遍临场发挥。 等他进了办公室。 李君羡刚好离去。 房玄龄的文章也已经写完了。 长孙无忌开玩笑的道:“房大人,莫非事在作诗?” 房玄龄抬起头,将墨水吹干了,摇头道:“长孙大人到访,大唐日报社蓬荜生辉啊。” “这还不是怕没人投稿,当模特就厚着脸皮,自己带个头,省得到时候贻笑大方啊。” “作诗房某也没那个文采,就写一篇政策解读吧。当然,也是晚了点,权当是总结吧。” 长孙无忌好奇的看过去。 说实话,他很好奇房玄龄会解读哪一政策。 毕竟,他怕撞车。 不知怎的,就是有这种莫名其妙的预感。 反正,他打算从国债入手。 虽说,这里面是瞧不上的那个私生子的杰作,但是这也是贞观初年最为有影响力的朝廷政策之一。 不写? 那不是脑壳有问题! 当下。 长孙无忌笑容满面的瞅了一眼房玄龄的文章,脸色就僵硬了。 真……尴尬! 幸亏提前看了一眼,没想着写好了再胖人送来。 不然,被房玄龄看见了文章内容,也是阐述国债,老夫之名岂不是要贻笑大方了? 这时。 房玄龄问道:“长孙大人,你要写什么?” 长孙无忌咳嗽道:“这个……咳咳咳……老夫还没想好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