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嬴政和王贲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初生牛犊不畏虎”一词。 不过,仔细回想,又有点道理。 却听赵昆继续说:“所谓诟病,无非是舆论没做好而已,百姓愚昧,只要我们加以引导,他们便不会信谣,传谣!” 赵昆上辈子看过很多历史小说,其中最让他觉得可笑的,就是在古代大兴教育。 以为只要开了民智,国家就能发展,科技就能腾飞。 这纯粹是异想天开。 大兴教育的前提,首先得国家稳定,百姓安居乐业。 一群耕地务农的百姓,饭都吃不起了,你让他们送孩子去上学? 这可能吗? 还有,隔三差五皇帝要打仗征兵,你让他们怎么好好学习? 最搞笑的是,人人都读书识字,地方出一条政令下来,百个人有百种解读。 又如何能实施政令? 别说古代,就是在现代,都有人造谣传谣。 更何况,大开民智对皇权的冲击尤为巨大,无论哪个当权者,都不会喜欢。 所以符合现在社会条件的方式,只能是愚民政策。 当然,精英教育还是需要的。 毕竟这是时代的选择。 而嬴政作为一统天下的皇帝,自然也知道愚民对皇权巩固的重要。 沉默良久,嬴政和王贲对视一眼,随后沉沉的问道:“那我儿接下来打算如何做?” “所谓不破不立,破而后立,那些六国反贼不是喜欢藏头露尾吗?” 赵昆冷笑道:“造反的时候,他们肯定会跳出来,届时见一个杀一个,然后重整秩序,顺势推行新法,笼络人心,还民安定!” 其实这种做法,跟汉承秦制,唐代隋差不多。 都是通过造反诛杀一部分刺头,然后在拉拢一部分精英,开始新的政策。 虽然过程相对残酷,但总比缝缝补补的解决问题,强多了。 可这话听在嬴政和王贲耳中,却又被惊到了。 因为这种做法,的确能解决问题,解决六国余孽,但大秦不就亡了吗? 这样做值得吗? 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赵昆又如倒豆子一般说道:“义父,据我猜测,始皇帝应该会重新启用通武侯,届时咱们里应外合,抢占先机!” 嬴政:“........” 王贲:“........” “嗯,我还得想办法让王离去南疆执掌一部分军队,这样,等始皇帝驾崩之后,我大哥......” “哦对了!” 说着,忽又想起什么似的,赵昆转头望向王贲:“通武侯若被启用,最好申请去辽东,那里还有几十万边军,到时候我们会师频阳,大事可成......” 我擦! 你小子可真敢想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