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自从在河岸边受了妇人的一饭之恩,韩信接连几十天,都会收到妇人送来的食物。 刚开始他还有些不好意思,毕竟自己与妇人并不相识。 可后来慢慢的习惯了这种恩赐。 于是更加坚定,以后要报答妇人。 但报恩这种事只有他自己知晓,外人却无从得知,只当他骗吃骗喝。 日子久了,周围的乡民越来越厌恶他,连同妇人也开始责怪起来。 觉得她不该纵容这种吃白食的无赖。 对此,妇人一笑了之。 但韩信却有些看不过去。 有了亭长妻子的经验,他知道,纵使自己迟早有一天会报答,也抵不过遥遥无期的索取。 于是,韩信的心态开始有了变化,他觉得,相比他日厚报,不如趁现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一天,他背着剑来到河岸边,遥望正在洗涤丝棉的妇人,迟疑了一会儿,便朗声喊了一句:“大娘!” “嗯?” 正在跟同伴们聊天的妇人,听到韩信的呼喊,疑惑的抬头望去,然后反问道:“娃子,有何事啊?是不是又饿了?” 韩信:“………” “好不要脸的白食小子,这还没到饭点呢,便又来索要吃食,真当大娘的粮食是白捡的不成?” 韩信还没回话,妇人身边的同伴便停下手中的动作,蹙眉呵斥道。 “哎!张家娘子别胡言,这娃子怪可怜哩!”妇人听闻同伴呵斥,连忙劝阻。 可她的话音刚落,另一位同伴也是不满的怨道:“大娘,您就是心善,才会纵容这小子吃白食; 您看他有手有脚,长得跟成年壮汉一般高大,岂是不能养活自己之人?” “是啊大娘!他就是欺负您心善!” “………” 眼见着同伴们说话越来越难听,妇人的脸色顿时沉了下去。 然后站起身瞪了众人一眼,不悦的说道:“纵使他吃白食,老妇我也愿意,这娃子虽不善言辞,但老妇知道他秉性不坏!” “以后再胡言乱语,老妇便不与你们相伴!” 说完,她就收起丝棉,抱着木盆,离开了洗涤之处。 其余妇人对视一眼,面面相觑。 而这时,韩信已经来到了河对岸。 虽然那些妇人说话很难听,但他却毫不在意,因为他只在乎自己在乎的人。 比如抱着木盆,气呼呼走来的妇人。 “大娘!” 韩信见妇人走来,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迎了上去。 妇人见他迎来,同样化怒容为笑容,轻声问道:“娃子,饿了么?” “没!” 韩信笑着摇了摇头,然后说出了来意。 “我见大娘每日洗涤丝棉,想来应该是要送往城里,正好我也要去城里一趟,便准备帮大娘送些丝棉过去。” 听到这话,妇人顿时眉开眼笑,心中笃定了自己没看错眼。 韩信绝不是那种吃白食的无赖。 迟疑了一下,她便笑着摆手道:“不用麻烦,你就在家好好看书,将来有机会做一番事业。” “丝棉就交给老妇来送吧!” 说着,又想起什么似的,瞥了眼韩信背上的剑,道:“刀剑乃犯禁之物,别随意拿出来,不然被官吏发现,定不可轻饶。” “大娘的话,小子记住了,但送丝棉之事,还是让我来吧!” 眼见韩信一再执拗,妇人也明白了他的心意,于是叹了口气,嘱咐道:“城里多恶人,你此去,切记不可与人争执。” “好的大娘!您放心,我一定早去早回。”韩信咧嘴一笑,点头应道。 “那老妇就煮好吃食,等你回来。” 妇人也露出满意的笑容,微微颔首。 就如此,韩信回到了大娘家中,挑着两箩筐洗涤好的丝棉,按照大娘的嘱咐,前往了淮阴县城。 ………… 时至响午,韩信挂着满头大汗,“吭哧吭哧”地来到了城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