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赵高火急火燎的道。 “奏书在这!” 那名宫侍听到赵高的话,连忙从怀中掏出奏书,递给赵高。 赵高上前一步,接过奏折,展开递给胡亥。 胡亥明显还处在懵逼当中,所以接过奏书,问也没问,直接看了起来。 奏书乃王离亲笔书写。 印章也是王离的专用印章。 因此这封奏书,很可能是真的。 当胡亥一目三行的看完整封奏书,气得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当即暴喝道:“大胆!王离好大的胆子!” 赵高听到喝声,不惧反问:“陛下,频阳侯说了什么?” “他说他爹和爷爷都是彻侯,他的爵位也是彻侯,现在他为大秦开疆拓土,理应封王,让朕封他做频阳王!” 胡亥挥出王离的奏书,满脸愤慨的道。 赵高接过奏书,仔细查看,不由眉头紧锁。王家父子屡次斩杀二世皇帝特使,本来罪该万死,可朝中无人能讨伐他们父子,便放任他们父子不管。 等到九原大军归为己用,再好好收拾他们父子不迟。 然而,九原大军还没归为己用,他们父子竟变本加厉,王离居然嚷着要封王,简直岂有此理。 这怎么能行? 沉吟半响,赵高朝胡亥郑重其事的说道:“陛下,不能再任王家父子放肆了,必须出兵讨伐他们不臣,如果不及时剿灭他们,必然会引起他人效仿!” 赵高说的他人,自然是九原郡的李信。 王家父子才多少兵马,就敢威胁皇帝,自立为王。 李信麾下可有三十万大军,别说自立为王,就算横扫天下,大半个秦国都将成为他的囊中之物。 “对对对!朕立刻发兵讨伐王家父子!” 胡亥愤慨连连的点头,然后抬步走向桌案,奋笔疾书的写下诏书,准备交给赵高,送往辛胜手中,让他出兵讨伐王家父子。 然而,他的诏书刚交到赵高手中,又一名宫侍匆匆跑了进来。 “启禀陛下,九原传来密报,陇西侯李信,正在集结三十万大军,意图南下!” “什么?!” 刹那间,胡亥吓得双腿发软。 要不是赵高的干儿子一旁搀扶,他恐怕直接瘫软在地。 而赵高手中的诏书,也在同一时刻,不知觉的掉落在地上。 片刻,胡亥歇斯底里的呐喊:“反了反了!都反了!” 赵高:“………” 听到胡亥的呐喊,赵高站在那里,浑然不觉。他怎么也没想到,李信竟然敢伙同王家父子,犯上作乱。 如果扶苏和赵昆还活着,或许造反有出路,可扶苏和赵昆已经死了,造反还有什么意义? 天下人会承认一群乱臣贼子谋国么? 不! 天下人绝不会承认他们! 除非…… 除非扶苏和赵昆没死,又或者,有别的皇子逃脱了? 不可能! 绝不可能! 若扶苏和赵昆还活着,他们怎么可能现在才出来作乱? 可不是他们,又是谁呢? 嬴政的儿子们,自己已经杀光了啊! 就在赵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胡亥惊慌失措的拉着他的衣袖,忙道:“老师,咱们现在该怎么办啊?您快想想办法啊!” “陛下别急!” 赵高抬手按住胡亥的手臂,劝慰道:“陛下,王家父子只有十万大军,辛将军可以对付他们,只是李信那三十万大军,我们必须要夺回来!” “他都要出兵南下了,我们如何能夺回来?” “李信出兵,无非是呼应王家父子,逼您就范,封王离为王,依老臣推断,他们绝不敢出兵乱国,所以陛下无需担心!” 赵高说的一点也没错。 赵昆让王离请奏封王,其实是一场阳谋,并不会真的出兵。 而李信集结军队,也不是真的意图南下,而是接到扶苏密信,做做样子。 虽然明眼人知道他们在吓唬人,但那又怎么样? 反正百姓不知道,朝中大臣也不知道。 还有那些随时准备犯上作乱的六国余孽更不知道。 百姓会以为秦国又要打仗了,然后逃出内史地。 朝廷官员会恐慌,并且为自己寻找一个新出路,说不定还会暗中联络叛军,背叛当今朝廷。 至于那些六国余孽,肯定会以为大秦快亡了,然后趁机起事。 搞不好,一个疏忽大意的决定,大秦帝国旦夕之间,四分五裂,烽烟四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