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 马场的问题-《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2/3)页

    朱允炆询问。

    朱棣、铁铉等人连连点头。

    朱允炆审视再三,确定没有比山丹更合适的选择了,有些地方也不错,但范围有限。像是北平的马场,物资供应倒是好的很,但方圆就那么十几里,扩大也不合适,北平未来是要作为帝都的,人口与城池的范围,都要进一步扩大,马场只能向北移了。

    当然,内阁、兵部与五军都督府捯饬了那么久,自然也不是只选出了一个山丹,还有二十几个区域,甘泉、临川、武威、宗水等地。

    经过商议,朱允炆决定按照兵部提议,设置甘肃山丹苑马寺,以山丹为核心,同时设甘泉监、祁连监、临川监、武威监、宗水监、安谧监六个监,而在每个监之下,设四个苑。

    甘肃山丹苑马寺定位有些高,按照朱允炆的预想,要在三年之内,达到两万匹的规格。

    这里的两万匹,只是马场的战马数量,而在这个数量基础上,每年孕养的战马,也不过只有两千到两千五百匹,换言之,想要依靠甘肃山丹苑马寺打造一支两万多的战马群,需要十年之久。

    可见马匹的数量一直无法大量补充,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好在大明马场也不是只有这些,在贵州、东北、山西与陕西等地,还是有些马场支撑着。

    即便如此,大明的战马数量依旧难以快速增长,几年内是别想看到多少产出了。

    “将去年晋商送来的战马,朵颜卫送来的战马,送到甘肃山丹苑马寺吧。”

    朱允炆有些无奈。

    铁铉、徐辉祖虽然很是不舍得,但也只能忍痛割肉,原因无他,优良的马种太少。

    培养马场,必须有足够出色的马种。

    马这类东西,是很讲究血统与基因的。如果没有好的马种,一代强,二代弱,三代估计就成骡子了,到时候养出个寂寞,谁受得了?

    可让人不得不低头的是,大明还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马种,像是鞑靼野马、大宛马、蒙古马,阿拉伯马等,就没一个是大明的,至于汗血宝马,那也是西方的产物,在丝绸之路尚未打开的时代,是没几个人能牵着这些马到大明的。

    至于打开丝绸之路,现在也不合适。西面的亦力把里现在很乱,帖木儿帝国又野心勃勃,想派个人谈判个和平通商都不可能。

    朱允炆看向宋晟,道:“马场对大明有多重要,无需朕多说。朕希望你重回甘肃,统管陕西行都指挥使司。”

    宋晟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臣定不辱命。”

    朱允炆上前,亲自搀起宋晟,严肃地说:“你曾镇守凉州,威慑鞑靼与瓦剌,现在朕将陕西行都指挥使司交给你是放心的,待春暖花开时,朕给你送行。”

    宋晟谢恩。

    朱棣、徐辉祖、铁铉等人有些羡慕,谁都清楚马场容易出功劳的,再者,北面就是鞑靼和瓦剌,说不得还可以出门杀几个人,领点功劳。

    待在京师,实在是无功劳可取啊。

    朱允炆微微点头,很大方地表态:“回去之后,拟定一份文书,需要多少钱粮,从何处调人,调战马几何,尽早呈送上来。甘肃山丹苑马寺卿人选,你自己来挑。”

    宋晟心头感觉十分舒坦,跟着这样的皇上办事,不做出点政绩来都对不起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