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要不,联系一下韩国三星那边?”张汝金提议。 沉浪叹息道:“且不说三星那边在制程方面跟台积电还有很大差距,就凭我从他们手里撬走了梁总工,三星也不会接我们的单子,而且三星也同样加入了安卓阵营,难保不会在背后捅我们一刀。” 2010的三星在芯片制程上还远远落后,再加上没有梁孟颂的帮助,三星要想在芯片制程上追赶,甚至超越台积电,肯定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找三星代工,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听沉浪说完,胡威武三人也都陷入沉默,这就是没有顶尖芯片制造能力的短板,此时还只是受到台积电一家企业的封杀,就已经是举步维艰。 可想而知,华为受到米国政府的全面打压,面对的将是怎样的压力,这也就是华为,换做任何一家企业,早就被彻底打垮了。 沉浪脑海里开始浮现一个又一个的芯片代工厂,又被他一一否决。 忽然,一直没有沉默的梁孟颂开口说出了一家芯片代工厂的名字。 张汝金跟胡威武都是一脸茫然,对梁孟颂所说的:格罗方德,完全没有听说过。 沉浪却是眼前一亮:“梁总工,你说的这个格罗方德,前身是不是超威半导体的晶圆工厂?” 超威半导体其实就是amd,而梁孟颂所说的这个格罗方德,就是从amd独立出来的芯片代工厂,后来它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格芯”。 在2000年前后,芯片制造领域基本都是像英特尔这种,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 但是随着芯片技术的日新月异,大多数芯片企业发现,这种模式实在是太烧钱了。 像芯片这种技术密集型产业,单一环节需要投入的资金研发就已经足够恐怖了,更何况是这种全产业链?于是除了英特尔这种级别的企业,基本上都选择了放弃全产业链的模式,转而在单一产业进行精细化投入。 台积电也正是抓准了这个风向,才开始逐渐崛起,在这段时期,张仲谋给台积电定了一条规矩:永远不跟客户抢夺市场。 也正是因为这条规矩,台积电获得了许多芯片设计厂商的青睐,从而获得了大量生产订单,同时也跟台积电进行了深度捆绑,台积电也因此发展壮大。 不得不承认,张仲谋的确是个很有远见的商人。 提到全产业链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是英特尔,事实上amd当初也是全产业链发展的芯片企业。 而且在2000-2006年这段时间内,amd凭借创新力和扎实的工艺水平和主打高性价比的营销策略,一度把英特尔揍的满地找牙。 比如经典的thhbred-b核心的1700+/1800+、巴顿2500+、athlon xp威尼斯核心的3000+、athlon 64 x2 3600+,以及fx-55/fx-60等一系列神u,对抗peium d丝毫不落下风。 直到2006年,英特尔彻底放弃了构架,把唯“主频论”切回到“功效论”,启用了迅驰笔记本平台的奔腾m系列cpu的设计团队——即名噪一时的以色列海尔法团队。 该团队此前在迅驰笔记本平台大获成功,奔腾m的cpu占领了90%的市场。于是英特尔决定把该构架移植到所有pc平台和移动平台。该团队重新设计一款cpu,核心代号merom,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酷睿! 再加上2006年amd做了一个当时看似正确,实际上却将amd推入深渊的决策——斥巨资54亿美金收购ati。 收购前芯片市场的竞争格局是:amd与英特尔在cpu上竞争,ati与英伟达在gpu上竞争。而英伟达和amd是关系不错的合作伙伴,英特尔和ati则是另外一对。 amd收购ati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自己既做cpu,又做gpu,相当于一家跟英特尔和英伟达两家直接竞争。 原本跟amd关系非常好的英伟达一下子就被推到了英特尔阵营。 英特尔一看这么好的机会怎么可能放过,于是开始加大投入,并且迅速对产品进行迭代更新,从2006年开始几乎每隔一年时间都会发布一代新产品。 要知道,此时的英特尔还没有牙膏厂的称号,在这段时期为了把amd打趴下,产品性能几乎每年都会有全新的突破。 反观amd这边因为收购ati消耗了大量流动资金,再加上英特尔跟英伟达接连发力,产品迭代上amd不管是cpu还是gpu都被打得丢盔卸甲。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