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百日宴-《走出香江》


    第(3/3)页

    “近几年因为家父的缘故,在海外停留的时间比较长,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就是两年前的英镑危机。在这场危机中,德国人的自私表现,让世界看到一个不团结的欧共体,英国人是愤怒的,但是依旧留在欧共体内部。

    自从大英帝国解体,伦敦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是没有保证的,所以英国在五六十年代拼命想加入欧共体,最终于七十年代如愿,依靠着欧洲大陆的广阔腹地,保住了伦敦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英国人再不高兴,也不敢轻言退出欧共体,因为只有留在欧共体,才能确保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

    之所以关注这场危机,因为香港与伦敦一样,金融中心的地位,同样是核心竞争力。

    中国人总是讲,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香港的未来,在于超越伦敦,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否则的话,就只能在东京,新加坡和泰国曼谷的环伺之下,苟延残喘。”

    等众人消化了一下对于英镑危机的解读,蔡致良接着说道:“同英国相比,香港很小,第二产业的规模也在萎缩,未来将仅剩下空中楼阁一般的第三产业,更迫切需要一个广阔的腹地来保证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

    但是,欧共体国家多是发达的工业国,而中国的工业基础却是如此薄弱,又如何能够承载得起香港的未来呢?”

    这大概也是很多人的疑问,虽然中国经济近两年再次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但是其工业能力,在强大的欧共体发达国家面前,是没有任何优势可言的。

    “我上个月北上一趟,从深城特区开始,沿着海岸线一直到BJ,考察了许多地方,尤其是纺织厂,依稀想起儿时的隆昌制衣行,只不过规模更大一些,有数千人,而不变的是,同样糟糕的环境,拼命加班加点的工人,也一样的不信命……”

    香港并不从来都是依靠金融和房地产的,最初也是凭借着海运优势,积极嵌入世界工业体系,而有了亚洲四小龙的地位,这对于在场的很多人都是有共同记忆的,依旧有种激情澎湃的感觉,虽然很多人目前已经转向了地产和金融,毕竟来钱更快。

    描述着一行的见闻,蔡致良说道:“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同大自然和命运抗争的历史,所以华人信仰的是精卫填海的态度,愚公移山的执着,却从未有诺亚方舟的逃避。香港,台湾和新加坡的成功,至少已经证明了一件事,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华人,通过自强不息的奋斗,是一定有出路的。

    中国拥有完整的工业基础,全世界这样的国家,一只手就能数的过来,是发展中国家里面唯一的一个,这同样决定了其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巨大的竞争优势,并奠定成为世界工厂的基础。

    香港完善的金融体系,将于中国的工业体系形成一个良好的互补,犹如纽约之于美国,必然迸发出惊人的能量,超越伦敦将只是时间问题。”

    香港与伦敦之间的天然对立,是绝对不能忽视的一点。

    当然,仅仅这样的陈述是不足以打动所有人的,蔡致良需要实际的行动来表明自己的信心,也就是他投资了多少产业。

    “近几年,我在香港主要投资了渣打银行,东来贸易行和天门置业。渣打银行提供更专业的金融服务,而东来贸易行通过内地的产业优势,极大的提升了工业品在全球的竞争力,而对于地产行业,就不用我多说了,不过是香港六七十年代的发展过程而已。

    如果未来中国的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这就是一个1万亿美元的市场,如果达到5000美元,就是5万亿美元的市场。

    未来十年,你的心有多大,舞台就会有多大。”

    5000美元的人均GDP,不是一个很难的目标,香港于八十年代初就做到了,但是5万亿美元的GDP就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这是仅有美国能做到的事情。

    说到这里,蔡致良的演讲也就进入了尾声:“今天是小女的百日宴,以后有机会在于诸位探讨更多合作的机会,再次感谢诸位的光临!”

    接着爆发出来了热烈的掌声,而蔡致良浅浅的朝台下鞠了一躬后就走下了舞台。

    音乐随即再次响了起来。

    蔡致良随后举着酒杯,朝着身边围过来的人挨个低着杯口碰了一下,以示谢意。

    “蔡先生……”郭糖王和黄玉斌举着酒杯走了过来。

    “郭先生,黄先生,感谢光临……”蔡致良未料想黄玉斌也来了。

    “不知蔡先生与东欧普利特斯集团马迪诺先生是?”黄玉斌问了一句。

    “那也是我的产业。”蔡致良说道。

    “没想到啊……”黄玉斌说道:“普利特斯集团今年收购了几座钾矿。”

    “那改时间,我们谈谈合作的事。”蔡致良自然要闻弦歌而知雅意。

    “求之不得。”黄玉斌满意地笑道。

    蔡致良随后在朱国信和齐恒的陪同下,与高盛的鲍尔森等人进行了愉快的交流,而后很快被温国良请去,与霍官泰,郑玉彤等人聊了聊有关渣打银行的发展。

    最后,宴会结束之前,蔡致良再次见到了周社长,同意了经济导报社的采访,并出席香港光大集团组织的一个投资洽谈会。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