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江湖生意经-《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2/3)页
“这我就难以认同了,我看生意好的专卖店、品牌旗舰店整洁得过分,也没影响它的生意啊?”比较才能说明问题,我认为,这一棒是打准了。
“此言差矣,我们没有可比性,也就是说,我们卖的不是一样的东西,大类不同,不相为谋。”
“手机属于通信器材,当然不同于百货、副食、五金,但是,很多手机商店也很精致啊,有什么区别吗?”我不太理解。
“什么百货、副食、五金,那是他们的分法,凡是卖东西,我将它分为三种:卖货、卖钱、卖心,所以我们分类不同,不可比较。”他知道我对此理解起来有疑惑,继续解释道:“所谓卖货,重在货物的使用价值,关注点是它有什么用处,我就是卖货的,如果客人要买我的手机,我就重点介绍这手机的功能和独特作用,比如,老人机字大声音大操作简便,价格低,丢了也不可惜,这是针对老人的。对学生,介绍学生机,可打电话发短信上QQ,自带单机小游戏。对打工的,介绍上网功能较好的智能机,信号放大功能强,土地山区都可用。对你这样的,如果我摸不清头脑,但随你自由选择,看你对什么功能最感兴趣。价值,不是凝结在货物的必要劳动时间,是作用,功能。这叫卖货。”
“你这是对手机而言,那么对其它商品而言,什么才是卖货呢?”我对他这个分类法还是不太明白。
“对任何商品而言,着重卖功能,对顾客强调作用,卖点是用合适的价格达成顾客最需要的用处,都叫卖货。”他斩钉截铁。
“卖钱?我只知道银行卖钱,用钱来赚取存贷差,用钱投资收红利,你们搞商业的,怎么卖钱?”
“凡是打价格牌,搞低价倾销的,都是卖钱。这不但包括大量假冒伪劣,也包括许多批发市场。正规的老板,以走量为手段,采取薄利多销的方法赚钱;不正规的老板,以次充好、假冒仿造,反正价格很低,针对的是对价格敏感的人,主要活跃在社会的底层,但有人也因此发了大财,因为顾客多嘛,一个便宜九个爱,人性就是这样的。”
我承认,这样的商店处处存在,在北京的几个批发市场或者社区小商店,都有他们的存在,只要有消费群体,就有他们的市场。对此,我有点佩服他的分类方法了,接着请教:“卖心怎么卖?”
“隔壁就是。凡是奢侈品、高端品牌,都在卖心。让顾客在使用其商品时,有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逼格上的高端感、小群体中的认同感,顾客不一定对价格不敏感,但他们对自己营造出的心理态势更为敏感。巨大广告的存在、明星人物的推广、高端群体的使用,让顾客有一种自己也高端起来的心理优势,他买的不是手机,是一种内心的身份认同感。”
“这三种生意,利润有什么档次区分吗?”谈生意,利润才是归结点,这是经济学课程带给我的常识。
“那倒没有,关键在个人风险偏好。风险最大的是卖钱,除了害怕顾客扯皮也害怕政府打击,风险次之的是卖心,舆论风向或竞争对手的打击,都可以改变一个商品的前途。我这个风险最小,当然,大赚的机会也少。”
“这就符合基本原理了,风险与利润大多数是正相关。”我的经济学也不是白学的。
“可以有个比喻,卖货的开的是粮食店,价格适中、利润均衡,但老百姓一天也离不了。卖钱的开的是杂货店,老百姓有时需要,有时不需要,需要的时候比较价格,不需要时,爱占便宜。卖心的开的是药店,有病的就去,没病的不进门,当然是心病。”
“你在挖苦人,王班长,嫉妒了?”我抓住了他的一个漏洞。
“人人都有病,你承认不?”他反唇相讥:“不过有人买得起药,有人连药都买不起。”这话虽然不错,但有点尖刻了。
他没有停止的意思:“在我们卖货这一行,是商业历史最悠久的,从利润上说,前辈们早就总结了:坐商不如行商、行商不如官商,这三者利润是有很巨大档次差距的。”
“为什么呢?你总结过原因吗?”其实,我在学经济学时,也听到过老师讲解过原因,他把这种现象归结为市场经济不发达时的特殊现象,没作过多细节讲解。
“信息不对称,资源不对等。”他又喝了口水,精神更为抖擞:“坐商与顾客对商品的信息基本是对称的,因为顾客可以通过货比三家,来确定价格或质量的好坏,买卖双方可以博弈出一个所谓公平的价格,利润肯定高不了。行商就不同了,他们利用甲乙两地信息的不对称,把三元钱从甲地进来的货说成是五元进来的,再以六元卖给你,你也认为可以接受,但他却赚了对本。官商是资源不同,利用行政手段可以打击竞争对手,或者利用垄断地位控制价格,完全是用一个政府的力量跟你一个商人斗,你没办法赢。”他又拿起水瓶,摇了摇,发现没水了,又放下,正身平视,如当年指导员上课一般:“垄断,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你小子做不了官商,那你为什么不做行商呢?”我知道,求得更大的利润,是商人的职业道德。
“今天的中国,行商怕是要消亡了。”他长叹一声:“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只要是国产的,什么东西什么价格,出厂多少、批发多少、零售多少,早就不是秘密,就说这个六安瓜片,在北京与在六安,零售价格只差了个运费,你怎么做行商?听说,浙江人跑到海外去做行商了,估计有赚头,我要抽时间去看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