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倾覆敌国-《骑砍三国之御寇》


    第(3/3)页

    “走?”

    听到这话,孔融闭上了眼,昂起头,深深呼吸了一下,略微平息了自己的情绪,又张开了眼睛,平静地看着那人,一字一顿地道:

    “是弃城而逃吧?”

    “吾为天子钦命的北海国相,若行此不忠之举,无胆之事,便能逃出生天,又有何颜面久立人间?”

    额...

    那人抬头看了眼孔融,突然无言以对。

    大堂上一片沉默。

    看着眼前的这些人,孔融蓦然感到了一股无奈和悲凉,竟然让眼前的这些人位居高位多年...

    他的北海又怎能州民安肃,海内晏清呢?

    四顾茫然之下,孔融突然感到疲倦了,手中的宝剑“堂啷”坠地。

    他努力地仰起头,不想让这些人看到有两行泪水,顺着他的面孔淌下。

    这是他位居国相的第七个年头了,从踏入北海国的第一日起,孔融就未曾睡过一个安稳觉,三年前败与张饶,两年前受辱管承,如今又被一个不到自己年纪一半的黄口孺子拿着刀来堵门...

    按照这样的情况,或许北海国今年便不再属于他了。

    孔融喃喃自语,突然明白了当日屈子的心情,他轻声吟诵道:“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

    这是屈原投江前的绝笔赋《怀沙》。

    堂上群臣,无不面现羞惭。彭璆眼中泪水夺眶而出,再次昂首出列,慨然道:

    “臣得国相恩泽优握,过蒙拔擢。今当黄巾贼寇,竟无一策,实在愧对知遇,请三尺剑,引五千卒,即出城为国相先锋,与贼决战!”

    便在此时,天空骤然响起一阵雷鸣!

    随后,一个侍卫连滚带爬地闯入堂中,高声喊道:“国相,大事不妙!”

    “黄巾贼寇在城内安插内应,方才掀起暴乱,已大开城门,放了大军入城了!”

    ......

    建安元年,仲春之月。

    北海平寿城破。

    这一日孔融收到了三次军报,第一次是贼人已兵临城下,第二次是内应大开了城门,放入了黄巾贼寇,第三次,则是唯一敢战的彭璆阵亡的消息。

    当天夜里,千军万马入城,无边无际的火把撕破了黑暗,点亮了郡府。

    此时无论大臣、侍卫还是婢女皆已逃了个一干二净,唯有孔融一人还留在郡府大堂,随着不断出现的惨叫声,孔融知道,最后一批效忠自己的士卒们此刻也倒在了前方,尸横遍地。

    很快,一支数百人的先锋率先杀进了大堂之中。

    火把的辉映下,无数刀枪闪烁着冰冷的光芒,将他团团围在中央。

    蹬蹬地脚步声中,一个身穿甲胃的少年将官大步跨进,阴冷的目光对着孔融扫射而来。

    “汝便是那个什么圣人的二十世孙孔融吗?”

    那少年上下打量着一言不发的孔融,好一会儿才满意地点了点头:“应该就是了。”

    旋即提刀阔步上前。

    “教汝死的明白,今日枭汝首者,天公将军麾下,青州吴理头是也!”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