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第二幅《十咏图》-《极品鉴宝神眼》


    第(2/3)页

    但其实,张先也是个轰动级别的才子。

    且他顺遂的人生,是李白、杜甫、苏轼,做梦都可望不可即的人生。

    他属于官员里的浪子,‘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

    什么私会尼姑,老年纳妾,天天给官女支写词,都是他干的事。

    文人和画家,虽说都是艺术工作者,但明显不算同行。

    画家写诗词的不少。文人画画,还能画出千古名篇的,却是不多。

    张先便在此类。

    张先的绘画作品,无论历史流传还是文献记载,仅此一幅。

    张先的画,算北派山水的继承,属于荆浩、关同体系,而无李成、郭熙痕迹,更不入南宋格调,堪为自学成才的典范,有很强的时代痕迹。

    他唯一的作品,正是大名鼎鼎的《十咏图》。

    宋熙宁五年,当时张先已经八十二岁了,出于对父亲的怀念,翻阅父亲生前诗作,当读到一首七律《吴兴太守马大卿会六老于南园人各赋诗》的最末两句‘它日定知传好事,丹青宁羡洛中图’时,张先不禁为之触动。

    于是这首诗,引导他创作出了流芳千古的《十咏图》。

    三十年前,在那个物价环境里,故博大出血,一千八百万买张先《十咏图》真迹,可谓是轰动全体古玩行的大事件。

    谁花冤枉钱,故博肯定不能花冤枉钱。

    故博砸了那么多钱,必然自有其道理。

    道理一:张先的《十咏图》很写实,跟拍照没啥区别,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有着珍贵的历史价值,为人们研究宋代的历史、正治、经济、文学、书法、美术等,都提供了新的课题和证据。

    道理二:张先的《十咏图》真迹流传经历颇为传奇,直至故博买下,《十咏图》过了不知多少名人的手,身上加盖了不知多少铃印。

    张先死后,《十咏图》真迹流传于世。据卷尾‘悦生’、‘秋壑’、‘秋壑玩赏’三印,可知南渡后,此画曾入藏宋理宗权臣贾似道家。

    此后兜兜转转,过无数人之手,此画最终藏于清内府。

    乾隆皇帝是盖章狂魔,硬生生把这幅画给盖成了麻子脸。

    清朝灭亡后,末代皇帝溥仪以赏溥杰为名,将《十咏图》真迹偷运出宫,运至北国春城伪皇宫,藏于‘小自楼’。

    溥仪仓皇外逃,余下小白楼数千件书画未及带走,被士兵哄抢散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