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虽然这价钱很低很低,远不能跟平常的价格相比,劳工队顶好的一壮劳力,每日也就二三十文钱罢了,纪庄又一律是白银结算,在崇祯朝末年钱贱银贵的环境下,简直是把人压榨到极点。 但凡事就怕比较,如此压榨人的做法,放在现如今的环境之下,他秦大官人就是天下头一号的大善人了。 哪怕是一些混吃混喝爱偷懒的家伙,拿不到一文钱工钱归拿不到,一天两稀一干,也足够他们活下去了。 而且别看这些人自诩为‘聪明’,今后啊有他们哭的时候。 所有人都被分组编队,在大大小小一个个头目的一双双眼睛之下,谁老实本分谁爱偷奸耍滑,那全都有记录。 现在秦朗不把他们怎么着,可等去了海州再看看? 是人就给分个三六九等,人家是一等工,一天能赚一块大肥肉;你末等工,每天只多给你一口杂粮饼子。 当然不愿意干的也可以走人,反正一切昨日因,今日果,都是自己作的,谁也别抱怨! 人口越来越多,秦朗所需的物资也就越来越多,虽然粮秣油盐等大头都可以直接从安东、淮安来订购,但肉类和一些针头线脑的小玩意儿,秦朗还是要就近采购的。 尤其是骆马湖解冻了之后,每日都有渔民冒着冰冷的湖水和冷风去打鱼,收获的渔获十之七八都进了纪庄。 也就是从一开始的渔获交易始,纪庄外头很快就聚起了一个集市,人还越来越多。 因为在清军的压力消散之后,纪庄这儿就开始更加的富有生活气息了。 别看邳州在小袁营的兵锋下战战兢兢,纪庄这里却已经有越来越多人回归到家庭生活了。 他们只要提出申报,那就可以不再去大食堂吃饭,转而从后勤处领取一定数量的粮食,自己开火自己吃。 那些跟家人离散的光棍们当然不会去自讨苦吃,但纪庄里还有很多跟着家人一块逃难来的人,这些人家就很享受这种氛围了,甚至在女主人的精打细算下,他们每日里都还能留出几口粮食。 而家庭气息的逐渐浓郁也更加刺激了庄外集市发发展。 时间来到现在,别看纪庄跟小袁营愈发的剑拔弩张了,可实际上这的商业气氛却愈发的浓郁。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