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之说:从三个和尚谈起-《活在战国:鬼谷子的局助读》

    合纵连横之道,大到邦国之间,小到人与人之间,无所不在,古今一焉。例如,三个和尚的故事就蕴含着纵横之道:

    “混沌初分盘古先,阴阳两仪四象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切从无到有,若是以画面的形式来解读这个故事,“混沌”、“道”好比是一张白纸,渐渐地,白纸上出现了山、寺庙,接踵而至的是一个矮个和尚。

    矮个和尚每天挑水、念经、敲木鱼、观音菩萨像前的水瓶换水、防鼠虫等等僧侣日常诸事。日复一日,虽无新鲜,日子倒也安稳。

    不久之后来了个胖和尚。他刚跨进庙门,见矮个和尚已先入为主,便陪笑着央求一道住下。矮个和尚冲他看了一会儿,向角落处的扁担努下嘴,又指了指地下的水缸。胖和尚会心一笑,合掌应下。

    经过几天磨合后,两和尚决定挑水时将水桶放在扁担中央,以示公正。自此,两人虽偶有口角,日子也仍太平。

    又过了一段时间来了个高个和尚。那天适逢暑热难耐,高个和尚跨门而入,简要见礼后便向二位“东家”乞水。两和尚便叫他自己去挑水,水挑来后,三人没多久便喝完了。将续之时,矮和尚暗忖道:“凡事总有个先来后到,我等虽境外人,未成正果前亦脱不得世俗规矩。今儿个必教他俩挑去!”那胖的忖道:“都打理这破庙这么多天了,可不能便宜了新来的。”见另两人都无动于衷,那高个心下懊恼道:“方才我已挑过水了,论理,该当三人轮流才是,且看他俩究竟想咋的。”就这样,三个和尚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到最后实在渴得难耐,干脆各自拿自己的瓢取水,谁也没去碰那缸。

    那天起,三和尚各自扫“门前雪”,渐渐地甚至连观音像前的水瓶都不再加水了。整个小庙满地狼藉、鼠患成灾,亦视若无睹。直到一天夜里老鼠撞翻烛台,燃起大火,三人如梦初醒,合力挑水来扑灭大火。

    一人无甚可说;二人便成“仁”,彼此间纵有曲折,因皆需有个照应,故易达成妥协;三人以上便是合纵连横、钩心斗角、尔虞我诈、表里比兴。

    苏秦的合纵,自建立初就预示着失败。来自秦国的威胁好比三和尚要解决的饮水问题,他们之所以都不愿意去挑水,为其有自己的瓢能解决,即六国皆有各自优势,谁也不服谁,谁都想主宰沉浮。苏秦以利害游说六国勉强建起联盟,终因其各自利害而为秦之连横之术所逐个破之。结果正如《过秦论》里讲的:“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简单来说,是他们之间的利益出发点不一致,上下不同欲,这样的联盟,能有凝聚力吗?

    泗上诸国的问题也如此,若以宋为核心组成联盟,列强能奈其何?然而,宋虽实力最强,毕竟是商殷后裔,亡国之辈,安能服众?其余则个个仗着财力雄厚,皆想以“朝秦暮楚”的方式假列强之力打压余众。

    当然,历史总是在重演,合纵成功的案例不是没有。二战结束后的欧洲,一片狼藉,百废待兴。列强之所以能拧成一股绳以至最终成功遏制美国对欧洲的主宰,那是由于战后列强皆万念俱灰,好比小庙失火,三和尚唯有放下平日矛盾,协力挑水以共济燃眉之急。就像是《孙子兵法·九地篇》中说的:“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旧的共同矛盾解决后,随着世界格局的风起云涌,又会有新的矛盾接踵而至,如今的欧洲,凝聚力早已今非昔比!

    待长平惨败,最后一支能与秦相抗衡的有生力量被消灭后,列国方悬崖勒马,却为时已晚,秦国已如日中天,大势已去,归于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