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刘擎抱着孩儿,立于门口,立于园中的一众僚属,齐声道贺:“恭喜主公,喜得公子!” “多谢诸位,文若,传本王令,冀州大赦!” 连年征战,如今冀州有不少未投降的战将,比如颜良文丑,两员被俘的将领,分了田地,参与劳作,还有成建制投降又未归心的兵马,也分了区域用以屯田,加上一些偷鸡摸狗之辈,皆可获得大赦。 通常那些罪重的,要么处死,要么发配边地,反倒不在本次大赦范围之内。 “喏!”荀彧领命。 “夫君,可有想好名字?”蔡琰提醒道。 第一个孩子的名字,刘擎其实已经想过多次,儿子女儿的都想过,不过始终也没有打定主意,不过当看到孩子的时候,刘擎突然有了主意。 如今正值春播时节,正是各种粮食作物播种的时候,而稷,乃是百谷之长,和土地合称“社稷”,所以刘擎想的名字,便是刘稷。 “刘稷!”刘擎道。 郭嘉听了一愣,荀彧也怔怔的看着抱着孩子的刘擎,其他人也是相似的表情。 怎么?难道有什么问题?刘擎心中。 众人面面相觑,最后,还是荀彧提醒道:“主公,此名有讳于高祖。” 刘擎恍然,原来如此,高祖名为刘季,正好同音。 “诸位误会了,此‘稷’为江山社稷之‘稷’,并非高祖之‘季’,我儿生于春耕时节,稷乃百谷之长,望大汉此后,风调雨顺,连年丰收!”刘擎解释道。 众人神色这才回复正常,刘擎这样说,只不过是美好的想法而已,刘擎清楚,未来的气候,随着小冰期的到来,会变得越来越极端,降水会越来越少,雨季越来越短,但事在人为,总有办法的,比如增加耕地,兴修水利,开发南方等等。 “好名字!”荀彧赞道。 “主公英明!”郭嘉却是赞刘擎,对名字引而不提,这稷既有粮食之意,也有社稷之意,能体现主公之志。 刘擎抱了一会小稷儿,便将他放回了床榻之上。 短暂的时间处置公务,刘擎一得闲,便往荀采院跑。 数日时间,恍惚便过,小稷儿渐渐长开了,一双灵动的大眼睛,和荀采十分相像,而淡淡的眉宇,已然有几分刘擎的样子。 生产顺利,荀采恢复的很快,加上刘擎这段时间悉心陪伴,心情愉悦,已经可以下地行走。 王府之中,满是欢快的气氛,随着满月期限的临近,没有十分重要的事,荀彧干脆没有打扰。 王府虽气氛轻快,但邺城,乃至整个冀州,却忙忙碌碌。 这个时候,春耕基本结束,登基在册的精壮,纷纷接受征召,一对对人马,以县乡为单位,朝着同一个方向——邺城,行进。 常常出入邺城的人也发现,邺城外的大营,人数日益增多起来,晨练的规模,也不断扩大。 与此同时,大批粮食从各大渡口渡过河水,分头进入大河以南,即便是不明真相的百姓,也隐隐猜到,将有大事发生,很可能就是战事,而且这等规模的战事,于冀州而言乃是首次。 魏郡,繁阳县。 一架华丽的马车突然停在城外,并未入城,不过县令车奔早早便迎在了此处,他早前便听到荀彧的命令,渤海王近日将来视察新田的垦种情况。 实际上,刘擎不是要查什么垦种情况,刘擎此来,是为颜良文丑而来。 大赦之后,两人还籍繁阳,分了新田,而且两人的田,还是挨着的。 近日艳阳高照,到中午时,日头打在人身上,已有焦灼之感,新翻的地,也被烤得一层发白。 颜良和文丑正坐于树下乘荫,颜良望着田间萌发的绿意,心情十分舒畅,当得知有一块地是属于他的时候,他恨不得将田翻个两遍,一颗杂草都不留下。 “文丑,发现没,我的禾苗,长得比你大!” 文丑还真看了眼颜良的地,又看了眼自己的,哪有什么区别,分明是颜良那眼怼着禾苗看,所以显得很大。 “嘁,等产的粮比我多,再吹吧!”文丑道。 突然,两人听到一阵马蹄声,自从被俘之后,两人便没有骑过马了,于是双双透过目光,循声望去。 这么一望,目光顿时停滞。 那马很眼熟。 渤海王的金戈战马。 再看那人英姿,不是渤海王,还能是谁。 渤海王身后便是典韦和郭嘉,还有他们认得的繁阳县令车奔,后方远远跟着十数骑。 “颜良,那是渤海王,他来干嘛。” 颜良没好脸色道:“自然是想你我投靠他。” 文丑沉默一下,问道:“颜良,你还想纵马疆场,挥刀杀敌吗?” 这话问得,颜良一愣。 不由想起数日前的光景,趁着大赦,他回了故乡赵郡一趟,颜氏虽没什么名望,但也是人多的大族,原本颜良跟随袁绍,属颜氏荣光。 不过刘擎控制赵郡之后,改国为郡,抑豪强,分田地,对于颜氏这等底层氏族,自然是获益良多,族里对渤海王的评价,也十分崇高,族中族老甚至交待,若有机会,一定要好好报答渤海王大恩。 颜良原本一心向袁,但见了族中的变化,和族老的劝说之后,对渤海王的看法也大有改观。 第(1/3)页